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云南新平窝尼古歌的唱腔研究

时间:2022-11-04 09: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窝尼古歌,是窝尼人世代用吟唱的方式来记录他们先祖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的古歌。它完成地保留着窝尼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本文通过对云南新平窝尼古歌的收集、整理、记录,分析其音乐形态、调式、旋律、演唱技法等特征,试图了解窝尼人文化历史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状态,探讨窝尼古歌的艺术价值以及在窝尼人的文化生活、生命环境中的作用。

[关键词]窝尼古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3-0057-02

窝尼人属于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在河水冲积而成的土地上耕作,在环绕山村的山林中打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开通公路后,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接触才逐渐频繁了。窝尼人居住在不同的县、乡,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周围居住着彝、汉等民族。

一、窝尼古歌的基本内容

云南新平窝尼古歌是窝尼原生态古歌,窝尼人祖辈以农耕为生,信仰原始宗教,古歌所承载了窝尼人的历史记忆,其内容主要包括:谈情说爱、社会交往、节日礼仪、娱乐活动、传统文化等方面。采用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流传,歌声高亢优美,曲调极富感染力,堪称窝尼人的精神瑰宝。经过与杨艳老师共同的收集和整理,发现截止到目前,新平窝尼寨子中传唱至今的唱调仅有9种:[1]根据演唱的内容将其分为:情歌调、哭嫁调、丧葬祭祀调、跳乐调(3种),弦子调(2种)、童谣,其中,情歌调、哭嫁调、丧葬祭祀调的歌词内容是以叙事为主,讲述窝尼人生活的心酸和苦楚,对情郎的思念、对父母的感恩,或者对客人尊敬等,这三个调子,衍生力非常强,一个主调可以演绎出无数个不同主题的调子,演唱者以这几个曲调为基础,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情歌调和哭嫁调可以演绎的内容较为广泛。例如,哭嫁调不仅用于出嫁时吟唱,也可以用于演唱有关爱情的内容。情歌调也用于演唱敬酒、敬茶歌等。跳乐调有三种曲调,跳弦调有两种,主要是在集体舞中使用。这些歌舞调子的特点是歌曲比较短小,歌词简练,曲调欢快,反复演唱,而童谣已经基本失传,我们所收到的仅有一首,其曲调优美欢快。

二、窝尼古歌的音乐特征

窝尼人具有“唱”的习俗。他们在劳动时唱,在节日时唱,在谈情说爱时唱,在生老病死的仪式上唱。他们以“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丰富的真情实感。窝尼古歌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人们使用这些曲调,见一物唱一物,即兴表情状物。从调查听到的44首曲调来看,窝尼古歌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调式较单一。古歌曲调均为五声调式,是有半音或中立音的五声音阶。中立音级常发生变化,并以此变化音级作为旋律的主音。一些调式音级发生变化后,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以五声徵调式中第二、第六音级的降或微降最有特色,最为重要。其变化程度和构成情况根据乐曲内容及唱腔采用第二、第六级同时微降。

(二)节拍较复杂。窝尼古歌常见的节拍有2/4、3/4、6/8及混合拍等,甚至乐句局部出现连续性的半拍增损或句末尾的半拍时值增损。这些增损取决于演唱者的氣息、嗓音条件及演唱时的状态,因而节拍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由于整理过程中,乐谱须与哈尼文、国际音标、直译、意译进行对照,节奏上尽量采用简化节拍,或对其进行整合。

(三)音域较小。从所记录的歌谣来看,窝尼古歌音域跨度小,但以级进为主的旋律线上,不时出现五声三音列的构成,其音域小到只有一个大三度,而且反复出现。在演唱中常常作为装饰音来修饰旋律,有前装饰音和后装饰音。

(四)纯音程跳进。纯音程具有纯粹、开朗的性质。在演唱时,常把纯音程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并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窝尼古歌谣中,跳进音程得到了反复使用。最常出现的装饰音程是大二度和大小三度,尤其是对十六分音符带有颤音性质的连续大二度上行装饰,形成并增强了曲调的风格特点。

(五)乐句较简短。窝尼古歌谣中到处可见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结构。每个乐句的后乐节则根据歌词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充或缩减,并不断重复。此外,乐句多采用呼应句的形式,如“1+1、2+2、4+4”,结构较为方整。

(六)旋法较丰富。窝尼古歌多采用原样重复的手法,全曲六个乐句由三个乐句分别作原样重复而成。局部重复或变化重复等手法也较为普遍,多数以换头不换尾的形式出现。采用动机型句段尾饰的,常以调式主音作终止式乐句来结束。

(七)曲式较单一。窝尼古歌的整体曲式为一句体乐段,由一个方整的四小节乐句构成。通过唱词的不断更新,旋律完全重复以求得平衡。有的由两个落音不同的乐句构成两句体乐段,具有明显的上下句对应感。

从以上所列特点来看,窝尼古歌的调式为单一的五声调式;乐句多为同头异尾的平行结构,并多采用呼应句的形式;每个乐句的后乐节根据歌词的不同进行扩充或缩减且不断重复;音域跨度不大、旋律小范围波动;方整性多为“1+1、2+2、4+4”。

三、窝尼古歌的演唱方法

李元庆在《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民歌》中,对哈尼族民歌演唱有着精辟论述:“哈尼族民歌的唱词,便是被歌唱着的诗歌。在音乐的作用下,形成诗歌结构上特点,即歌唱状态下的诗歌结构的特点。”其唱词非常讲究押韵。即使演唱者不认识字,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能以某一曲调唱出。常用演唱方法有三种,具体为:1.真声唱法。是最为普遍的唱法,发声自然,音色较亮。2.假声唱法。一些乐句用小嗓唱出,声音比较高亢。3.混声唱法。即真假声结合演唱的方法,比较婉转。这三种唱法是根据特定的场合,歌词所需的情绪,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向等进行选择,演唱时需要注意气息的运用、词语发音、吐字的清晰。

窝尼古歌演唱时,唱者多采用“润腔”[2]。其表现手法有断音、装饰音、音色变化、声音造型、节拍节奏、力度变化等润腔法。

从声音造型看,为表达歌曲情感的喜怒哀乐,《姑娘小哥来跑山(哭嫁调) 》、《女儿送葬(丧葬祭祀调)》等,古歌常在词吐之后,作哽咽哭泣状,并不时通过逆向吸气的方法,发出“呃”的抽泣气声,可称为声音造型润腔法,主要分为3种:抽声,在吸气之前先将声门屏住,阻气,让空气在声门上形成压力,然后用力向里抽气,在其破阻时激起声带振动产生抽气音,常用于表现悲痛欲绝的唱段中。泣声,在发声中带有较明显的倒吸气力量,与顿弹音的气息和感觉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泣声,常用在泣不成声的唱段中。哭声,即音位偏低、声音宽重的嗽音,常用于表现哭腔的唱段中。

从节拍、节奏来看,窝尼古歌中有使用拟声词来表达感情,渲染现场气氛的歌唱传统。如在《弹起弦子跳起舞》中,开腔第一句就是模仿弹弦子的声音,而且连续出现在每个乐句开头,不仅加强了歌曲的节奏韵律,使歌曲更加灵动,而且表现了约伴聊天、歌舞等愉快的生活场景。

从装饰音来看,歌谣中常用颤音、直音、前倚音、后倚音等装饰音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在《女儿送葬》一曲中,演唱者采用了颤音、直音的装饰音润腔法,演唱时舌喉共用震颤,将舌根喉头一起,作有控制的震动,发出“颤音”,形成密集的大二度上行装饰,在“mi”音处做下波音,自然、均匀、幅度不太大。发出“直音”时,运用平直的嗓音,经过小三度上行装饰音唱出或经过四度上行尾音。

这些演唱技巧的使用,增强了古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尤其在谈情说爱、哭嫁、送葬等场合的演唱,歌谣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得到紧密的结合,加上歌词中各種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歌者的意愿、态度得到充分表达,听者也受到深刻感染,为之感动。

结 语

综上所述,窝尼古歌是哈尼族民歌的一支,它是窝尼人世代相传的艺术基础,窝尼人用吟唱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先祖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其意义极为重大。而窝尼古歌不仅曲调高亢优美,而且结构规整、音韵规律,词句优美,寓意深远,完成地保留着窝尼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充分体现了窝尼人非凡的智慧。随着社会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窝尼古歌正在因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而趋于消失,笔者将竭尽全力对其进行采集、整理、保护。

注释:

[1]据2012年3月14日的《玉溪日报》介绍有7种:情调、生产调、小调、对口调、哭嫁调、酒歌调和丧葬调;任永坤先生调查窝尼人常跳的舞曲有10余种,马会仙老人记得有情歌、生产、生活、婚丧、祭祀等调。

[2]“润腔”,歌曲演唱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以字行腔,以情润腔,以声润腔,是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风格、韵味和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声音的圆滑通畅,不间断的向前流动,形成平稳连滑的连音行腔法,是最基本的、主要的行腔法;此外还有各种技巧性的唱腔润色法。

(责任编辑:崔晓光)

推荐访问:云南 唱腔 研究 新平窝尼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