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3-02-03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挑战 与对策 院 别 经济学院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移动金融为商业银行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加快业务转型,实现金融行业包容性增长目标等提供了有效手段。论文介绍了我国移动金融的现状,从观念、技术、产品和销售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主要参考资料:
[1] 李丹. 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 宋晓萌.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3] 王蓉晖.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01):54-55. [4] 封思贤,臧肖杉.我国移动金融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7(07):93-99. [5] 卫海梅.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7):127-128. [6] 邵弘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7] 赵勇.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10-111. [8] 张建波.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师,2017(04):164-165+201. [9] 张丽雯. 移动金融行业信息化服务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10] Newman O. Omigie,Hangjung Zo,Jae Jeung Rho,Andrew P. Ciganek. Customer pre-adoption choice behavior for M-PESA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7,117(5). [11] Shem Alfred Ouma,Teresa Maureen Odongo,Maureen Were.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t a boon for savings mobilization?[J]. 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7. 毕业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
1.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
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
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 要做实证方面的论文要多方面搜集相关的地区及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

3. 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对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4. 认真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 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 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安排 备注 1 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

2017-10-26至2017-11-10 2 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并完成开题答辩。

2017-11-10至2017-11-25 3 进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

2017-11-26至2018-1-10 4 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8-1-11至2018-1-31 5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

2018-2-1至2018-2-14 6 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8-2-15至2018-2-29 7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8-3-1至2018-3-15 8 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8-3-16至2018-4-1 9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

2018-4-2至2018-4-15 10 专家评阅。

2018-4-16至2018-4-30 11 毕业论文答辩。

2018-5-1至2018-5-15 12 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

2018-5-16至2018-5-31 课题信息:
课题性质:
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
教学√ 科研□ 生产□ 其它□ 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挑战与对策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在移动金融队伍中,商业银行的角色不容忽视。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题,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金融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我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内部转型升级和外部挑战的双重压力。发展移动金融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和精细化经营的重要契机,也是走信息化道路的关键一步。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移动金融并非是简单的传统银行业务的“移动化”,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是对互联网金融的革新。它处于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最前沿,是未来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发展策略,有着极大地理论研究价值。移动金融从技术手段方面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可能,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创新、业务拓展、产品销售。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发展策略的研究补充了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转型理论。

(2)现实意义:通过对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研究过程中,从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出发,抓住用户体验和安全感两个重要因素,从营销、服务、营业模式等方面考虑,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几点应对策略。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够在移动金融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移动金融的发展研究对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作用。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Rajinish Tiwari和Stephan Buse提出移动金融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由移动银行和移动支付组成,其中移动银行主要包括移动财务、移动经济和移动信息。Tommi Laukkanen发现经常使用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用户在使用账单支付中对渠道属性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建议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发展合力进行客户分类,应当将偏好一致的人群划为一类,而且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潜在客户是那些没有通过手机办理过银行业务的人群 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金融以其全方位全天候的特点满足了交易各方在支付结算方面的需求,在世界各国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移动金融也成为一项高速增长的业务。但是,一方面《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降低了开办支付结算业务的政策壁垒,使得移动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多方参与进来,打破了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业务中的垄断地位,加剧了竞争。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国家标准于2014年最终确立,统一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各项技术标准,为移动支付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研究内容 1前言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背景 2.1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 2.2移动金融产业迅速发展 2.3大型企业转入移动金融领域 3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的挑战 3.1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缺失 3.2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3.3存在不稳定的市场风险 3.4与同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激烈 3.5产品缺乏创新,技术和人才相对匮乏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对策 4.1完善内部监管 4.1.1建立统筹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风险内控制能力 4.1.2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应急预警能力 4.1.3建立信用机制,提高移动金融的安全性 4.2实施精准定位 4.3推动产品创新 4.4大力培养人才 4.5完善配套支持 4.6吸引服务客户 5结论 四、 研究方案 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
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
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取等多地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掌握移动金融的含义和特征,用经验总结法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化。通过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的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利与弊,能够对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五、进度安排 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17-10-26至2017-11-10。

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并完成开题答辩,2017-11-10至2017-11-25。

3.进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17-11-26至2018-1-10。

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1-11至2018-1-31。

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8-2-1至2018-2-14。

6.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2-15至2018-2-29。

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2018-3-1至2018-3-15。

8.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3-16至2018-4-1。

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8-4-2至2018-4-15。

10.专家评阅,2018-4-16至2018-4-30。

11.毕业论文答辩,2018-5-1至2018-5-15。

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8-5-16至2018-5-31。

六、预期结果 通过对本文的撰写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对的策略,对我国商业银行今后面临的种种挑战扫清了障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转型更加完善,也使得移动金融在我国更好的发展,成为今后账单支付的主流方式。使我们支付更加方便快捷,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七、参考文献 [1] 李丹. 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 宋晓萌.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3] 王蓉晖.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01):54-55. [4] 封思贤,臧肖杉.我国移动金融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7(07):93-99. [5] 卫海梅.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7):127-128. [6] 邵弘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7] 赵勇.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10-111. [8] 张建波.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师,2017(04):164-165+201. [9] 张丽雯. 移动金融行业信息化服务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10] Newman O. Omigie,Hangjung Zo,Jae Jeung Rho,Andrew P. Ciganek. Customer pre-adoption choice behavior for M-PESA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7,117(5). [11] Shem Alfred Ouma,Teresa Maureen Odongo,Maureen Were.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t a boon for savings mobilization?[J]. 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7.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Newman O. Omigie,Hangjung Zo,Jae Jeung Rho,Andrew P. Ciganek.在《Customer pre-adoption choice behavior for M-PESA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中指出中小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上需要深层次变革, 充分挖掘金融服务,将电子银行从 “交易主渠道 ” 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 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 为客户提供资金流、 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Shem Alfred Ouma,Teresa Maureen Odongo,Maureen Were.在《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t a boon for savings mobilization?》中提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原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从传统“由产到融”—新兴互联网企业 “由产到融”;
从传统“由融到产”—金融企业接入新兴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金融平台;
从股权、债券的融合—双向的智力与战略融合;

从资金配置的融合—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信息管理融合;

从大集团内部金融资源整合 —技术支撑的新型融合+外包,都需要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

李丹在《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中认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还有待加强。虽然在线支付目前发展以较为成熟,但目前安全问题以逐步转移至风险管理方面,因此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要确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规范而成熟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内控预防机制,才能确保互联网金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长久的作用。

宋晓萌在《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研究》互联网理财业务的主体为货币基金的形式,然而,无论货币基金的投向如何,其最终都会以银行存款、准备金等形式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整个银行的存款体系而言,存款总量是一个大的蛋糕,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以个人名义存放的储蓄存款和互联网理财争夺的是市场份额。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互联网理财业务主要影响的是个人存款的变化而非对公客户,是因为个人家户往往具备更强的逐利性(哪里收益率高,资金投向哪里)。而机构类和部分集团公司类客户受监管要求的限制,资金一般只能存放于银行,暂不涉及互联网理财的领域。

张丽雯在《移动金融行业信息化服务创新研究》金融业的数据安全是业内的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加之金融业日信息数据量非常庞大,瞬息万变,在信息化体系中不断循环传递,因此为了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正常运行,处理好数据问题、处理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审查问题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的重中之重,否则它所带来的风险将无法预估、无法掌控。而要妥善处理好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审查环节,则必须: 整合金融业内所有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同时要严格监管数据信息,并分析好安全性问题;
在硬件配备进行传递之问题上,要加强故障的检验频率;
其次,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是考验一个行业一个机构的重要指标,要增强应急能力得做到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备份,打造一一个全方位的数据备份安全中心,另外,金融机构也应当无条件的对客户负责,做好内部风险防范。

张建波在《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转型的过程中,包括风险控制、金融设备以及营销方式在内的很多观念都随之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临着与传统柜面金融不同的风险。移动金融小额资金交易频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多样,由此引发网络不法子诈骗手段花样翻新、风险扩散速度加快、风险交叉传染性增强等,加大了移动金融风险防控的复杂性和难度,造成了金融数据丢失、网络攻击、资金被盗等各种风险。例如在江苏徐州网安部门侦破的手机木马盗窃资金案中,犯罪嫌疑人就利用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盗窃受害人资金。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对于移动金融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国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政策方面需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计划。由于移动金融的出现时间较短,监督制度和配套设备还未完善,客户的信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商业银行应在自身上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在继续发扬其自身的优势前提下,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深化移动金融领域的业务,使得移动金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挑战与对策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移动金融发展的进程。商业银行在发展移动金融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发展移动金融不仅要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还要重视转变运营模式。通过对发展移动金融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总结移动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对发展移动金融的背景、意义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根据研究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移动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转型更加的完善,也使得移动金融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金融;
商业银行;
创新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finance.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major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mobile finance.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mobile financ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not only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hanging their operation mod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mobile finance.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finance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mobile fin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mobile finance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s f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financ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finance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making the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more perfect and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mobile finan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Mobile finance; Commercial banks; Innovation 目 录 1前言………………………………………………………………………………………………………1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背景……………………………………………………………………1 2.1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1 2.2移动金融产业发展迅速………………………………………………………………………………2 2.3大型企业转入移动金融领域…………………………………………………………………………3 3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的挑战……………………………………………………………………4 3.1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缺失……………………………………………………………………………4 3.2信息安全存在隐患……………………………………………………………………………………4 3.3存在不稳定的市场风险………………………………………………………………………………5 3.4与同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激烈………………………………………………………………5 3.5产品缺乏创新,技术和人才相对匮乏………………………………………………………………5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对策……………………………………………………………………6 4.1完善内部监管…………………………………………………………………………………………6 4.1.1建立统筹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风险内控制能力…………………………………………………6 4.1.2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应急预警能力………………………………………………………………7 4.1.3建立信用机制,提高移动金融的安全性…………………………………………………………7 4.2实施精准定位…………………………………………………………………………………………7 4.3推动产品创新…………………………………………………………………………………………8 4.4大力培养人才…………………………………………………………………………………………8 4.5完善配套支持…………………………………………………………………………………………8 4.6吸引服务客户…………………………………………………………………………………………8 5结论………………………………………………………………………………………………………9 参考文献…………………………………………………………………………………………………10 1前 言 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金融得到迅速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只办理传统业务的银行了,客户对互联网移动金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促使商业银行进行运营模式的转型和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移动金融的发展与创新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题,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新的竞争格局下,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含义、背景和现状。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借此机会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为实现商业银行内部结构转型升级和对移动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背景 移动金融就是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在这里移动终端泛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等产品的普及以及Android开放系统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的移动终端市场的格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更加智能化的操作体验,大幅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程度。移动金融的出现又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内部的效率,从而激发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金融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国内外公司所关注的重点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金融正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移动金融领域的发展较快,并且呈多样化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且呈上升趋势、移动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大型企业逐渐进入金融市场转入移动金融领域,移动金融在发展和创新移动金融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2.1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的日益普及,4G网络通信技术和NFC近场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移动金融在良好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受到了极高的重视。由于移动金融的灵活性吸引了大批互联网用户的追捧,网上支付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支付手段。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达到5.31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9%。相比于其他网上支付方式手机支付所占的比重最大,手机支付的用户达到5.27亿人,比去年增加5780万人,年增长率为12.3%。由图1可见,2012-2017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总量增加3.6亿人,其中55%的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移动支付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仍在以高速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网上支付的技术逐渐成熟,预计手机支付用户会逐步增长。

图1 2012-2017年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规规模及使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官网 2.2移动金融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移动金融产业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移动支付业务较去年有了较大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由图2和图3可以明确的看出,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用户量将超亿,并持续增加,对网上支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呈现在支付交易金额区间逐渐上升,移动金融已经从小额付款逐渐转变为大额度的支付。另一方面网上支付的使用频率也可以看出移动金融已经基本普及,大规模的客户群也是移动金融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因时制宜,把握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移动金融产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升移动金融的安全性、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为移动金融产业的因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图2 2016-2017年用户用移动支付交易的金额区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16-2017年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交易频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3大型企业转入移动金融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移动支付从PC端转移到移动终端,使用手机支付的人呈上升趋势。众多大型企业抓住了这一点,把产品的开发重点放在移动支付上,使得移动支付灵活便捷的特点能够充分的发挥,各大企业利用自己用户的资源占据了大部分的金融市场。据统计,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中,使用支付宝、财付通等三方支付的用户占移动支付总用户的80%以上。与此同时“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类产品的出现也巩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金融市场的地位。作为传统银行代表的商业银行,因其传统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内部变革,将传统业务逐渐转变为移动支付业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移动端支付应用,使原有的大规模客户从传统业务转移到新兴的移动金融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实现业务上的内部结构转型。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在信息化时代的移动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

3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的挑战 移动金融作为新兴领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现阶段仍面临许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风险、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和技术缺失风险。

一是法律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形成的时间较短,发展缓慢,所以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金融业务,其监管体系和监督制度还未完善,针对保障客户权益方面制度较少,所以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容易“钻空子”、打“擦边球”。

二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风险,互联网业务与传统的业务不同,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通信系统,其中对客户信息的安全性保障较低,客户的个人信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调取和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这样做存在着选择型偏误与系统性偏差,是不合法合理的。因此我们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

三是存在技术确实风险,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移动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目前信息加密处理的技术还未成熟,客户的个人信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不成熟的安全机制可能会导致客户在交易过程中计算机遭受病毒攻击。由于移动金融的账户存在被盗用的风险,所以移动金融的发展也受到了显示。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的同时必须对交易系统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与以确保客户的信息安全,但这样做也会加大发展移动金融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四点:支付不完善以及监管的缺失、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存在不稳定的市场风险和激烈的同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激烈。

3.1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形成的时间较短、发展缓慢、人才稀缺、监管机制不健全,所以在发展移动金融发面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保障。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更加看重效益和回报,金融风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相应的风险防范制度还不够完善。

3.2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有着一套独立、强大、安全的通信系统以确保银行系统能够保密、安全、健康的运行,有效的控制了信息流失和泄露的风险。而如今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移动金融的领域时间较短,技术还不成熟。又因为移动金融必须处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中,配套设备不完善,所以在移动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信息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黑客的出现使移动金融的客户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完善的防御措施使移动金融在交易支付过程中容易遭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对客户的财务造成损失。随着交易数据成倍的增长,原先的系统更新速度较低使得系统不稳定、服务器故障、数据之后等情况。旧的系统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的客户群,使得客户的体验度下降。安全问题始终是移动金融发展所面对的首要问题,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导致移动金融成为欺诈问题高发的业务领域。而短信的验证方式和传统模式下的身份信息验证和数字证书验证相对比,在信息验证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由此看来移动金融确实存在着严重信息安全的隐患。

3.3存在不稳定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市场风险,而移动金融因其经营形式而面临着信用、利率、流动性等风险。移动金融由于在线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对客户的信息认证、信用评级等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产生相应的信用风险。而移动金融凭借着高效便捷的的优势吸引着大批客户,可以比传统的银行更加容易的吸收存款和放出贷款,提升业绩,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利率风险。由于移动金融行业刚刚起步,所对应的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第三方支付存在着支付滞后的特征容易导致资金链条的中断,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发生非法的资金挪用和资金转移,形成流动性风险。

3.4与同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激烈 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移动金融领域发力,各类银行的移动应用开发加快,行业内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同时“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类产品的出现也巩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金融市场的地位。更加注重产品创新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地推出支付应用,抢占移动支付入口,提供各类缴费业务,推出余额理财和小额免息贷款服务,造成银行客户及资金的大量客流失。

3.5产品缺乏创新,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起步晚,技术还未成熟,从事相关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创新才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推创新产品才能提高移动金融的经营水平。由于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自身产品缺乏创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新的支付应用时,传统的商业银行与之相比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刚进入移动金融市场,缺乏创新意识,地位还未稳固,容易受到第三方支付造成的冲击,使商业银行和其他支付平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从事移动金融开发创新的专业性人才稀缺,由于移动金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关于移动金融业务的经验较少,无法根据经验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育大批相关技术型人才也是发展移动金融,进行产品创新的关键。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对策 在经济前进发展的浪潮中,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模式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也是银行内部结构转型的一大契机。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人力、财力和资源投入,试图建立起推动移动金融快速发展的格局和机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先机,赢得有利的地位。根据所面临的挑战,商业银行要从两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要提高内部的监管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体系;
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政策措施,不断稳固移动金融的发展,给移动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商业银行要因时制宜,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通过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促进全行业务稳步的持续发展。

4.1完善内部监管 移动金融的产生也代表着金融创新的新方向,是当今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动力,也是未来金融市场的主流。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能够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给移动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发展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转变为移动金融业务的的一种业务的变革,在移动金融不断地创新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不足和缺陷,商业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从失败和不足中吸取经验,处理好创新、发展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监管体系,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也要不断地鼓励商业银行用于创新的精神,使得移动金融在商业银行中更好、更快的发展,能够服务于广大群众,实现真正的惠普金融。

4.1.1建立统筹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风险内控制能力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内部监督管理评审部门负责组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监督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问题。因此,商业银行要适应监管要求,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近年来,商业银行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银行的概念转换、结构调整和流程优化带来了新的动力。为此,对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进行全面监管,重点加强“伪互联网金融”,强化监管力度。管省扶贫,提高互联网财务内部控制水平。首先是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差异化管理,它涉及到商业银行准备贷款标准的要求,在推进保障和基础风险预案。它包括购买价格原则、财务期限、预期收益和预期收益。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二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加快,移动金融能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预判和防范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在发展移动金融方面要明确监管主体,提高社会投资和融资信息的透明度。三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网络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确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保护原则的行为,加强对诸如职业的重要信息的保密管理,房地产和金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并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对资金的安全,信息安全,销售原则,投诉处理民事赔偿,使个人信息保护的快速入门。商业银行网络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实行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观察周期机制,可以更大限度的保障商业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

4.1.2建立信用机制,提高移动金融的安全性 建立成熟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也是提高移动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评级体系,成立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加强对数据的使用管理,不仅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降低移动金融网络借贷业务的风险。打造商业银行信用网站的认证体系,有效的防范虚假网站和钓鱼网站,保障了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账户安全。其次就是要限制商业银行研发移动金融的门槛,近年来不标准的规范使很多商业银行打着移动金融的幌子非法集资,有损商业银行的名誉,影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也对投资者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因此要不断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机制,以此来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4.1.3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应急预警能力 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不断地向社会发布一些制度风险评估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应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能够提前预测出相应的风险并且能够迅速做出行动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要引导商业银行建立移动金融业务领域的协会组织,加强各大商业银行的规范建设,互相交流经验并借鉴。将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稳健的发展。国家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对移动金融行业的监管和预警能力,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自主的加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移动金融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

4.2实施精准定位 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发面还存在着客户服务不清、缺乏产品的创新意识、移动金融领域技术人才匮乏和配套设备较少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中长期发展应进行科学规划、进准的定位,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有大量客户流量的自身优势,积极与第三方平台进行跨界合作,借助其他第三方机构不断创新传统业务,大力的推进业务的介绍和品牌的宣传,逐步驻军移动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要因时制宜,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通过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和不断地更新业务促进移动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并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界合作,简化业务流程,不断地进行业务的创新,构建新的价值网络。在持续完善更新设备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网上的理财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的双管齐下,降商业银行打造成一个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现代化智慧银行。

4.3推动产品创新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又是发展的关键。不断地创新业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客户的规模和使用频率。因此,快速发展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为了移动金融在商业银行中的优势,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地推出新的网上理财产品,以达到商业化的目的。移动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也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移动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也要转变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可以借鉴其他高收益理财产品如“余额宝”和“理财通”,这样不仅能减少其他第三方产业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还能促进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4.4大力培养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移动金融发展得我源泉和动力,移动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来作为支撑。商业银行要注重人才团队的建设,制定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和综合型人才,打造出一支尖锐的互联网金融团队。不仅有技术研发人员,还要有管理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充分的体现出人才团队在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移动金融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4.5完善配套支持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移动金融首先要进行精准的客户定位,其次是在产品的改进和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并加强配套设施的投入量为移动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氛围,使员工积极献策,参与到决策中。利用科学的手段利用各种优势来发展移动金融,显示出移动金融的地位和发展移动金融的重要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灵活掌握政策和制度,激励互联网理财的热情和整体开发程度,提高互联网技术发展在金融市场上的发展。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处理好内部数据,以确保基础信息、隐私交易信息、资产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提高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和防御能力。

4.6吸引服务客户 移动金融之所以能够在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还是取决于移动金融快捷、高效、公平、随时随地服务的业务优势。客户群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必须找准客户定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争取到更多的客户,针对大中小型客户进行分类,精准的客户定位更能够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体验度。其次通过完善网银业务,在已有贵金属、基金、保险、国债、外汇。第三方存管、期权等产品的基础上继续丰富产品,不断在线上推出更多的新型理财业务来提高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名誉。最后还要在高效、便捷的基础上不断发扬移动金融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繁琐的传统业务手续。建设客服智能服务区,更能高效和便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5结 论 随着互联网时代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所以银行要顺应趋势,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地开拓创新,在激烈竞争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突出重围。在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创新,保持领先地位,积极发展移动金融业务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为全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丹. 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 宋晓萌. 工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3] 王蓉晖.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01):54-55. [4] 封思贤,臧肖杉.我国移动金融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7(07):93-99. [5] 卫海梅.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7):127-128. [6] 邵弘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7] 赵勇.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10-111. [8] 张建波.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师,2017(04):164-165+201. [9] 张丽雯. 移动金融行业信息化服务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10] Newman O. Omigie,Hangjung Zo,Jae Jeung Rho,Andrew P. Ciganek. Customer pre-adoption choice behavior for M-PESA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7,117(5). [11] Shem Alfred Ouma,Teresa Maureen Odongo,Maureen Were.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t a boon for savings mobilization?[J]. 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7.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移动金融服务与金融包容 在移动设备上移动、支付、收集和存储资金的能力始于肯尼亚。随着它在整个新兴市场的蔓延,它打开了提供广泛金融服务的大门,有可能在经济上改变世界上20亿穷人的生活。对于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他们被排除在现代金融活动基本运作之外,移动电话代表了连接经济希望和机会的机会。这场移动金融革命仍处于萌芽阶段,全球的潜力正在蔓延,就像脸谱网所做的那样,当大量的用户创造了如此迅速而强大的网络效应时,它使哈佛的网络陷入瘫痪。只有这种网络效应既不是社会性的,也不是破坏性的,它是经济的。它的经济效应将使它成为历史上最有用的经济发展工具。

然而,如果移动资金真正成为发展经济学的杀手级应用,各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以大胆的领导、积极的监管和流动捐款,以促进移动生态系统的运作。虽然移动金融作为一种发展工具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端,但我们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加速纳入金融议程。这一切都始于肯尼亚,是移动金融和金融包容的典范。手机已连接在肯尼亚户70%户,金融系统;
M-PESA目前处理更多的交易每年比西方联盟不代表全球和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5%。

但肯尼亚移动金融的成功只是冰山一角。在表面上,有相当多的相对较新的移动钱包运营商,他们有一个真正的早期影响;
目前有93个活的流动资金服务和超过100个额外的计划在世界各地。这些移动钱包运营商正积极参与一场竞赛,以达到网络效应生效和生态系统走向病毒的神奇转折点。一个病毒性的移动金融生态系统代表着金融包容彩虹的最后一盆黄金。虽然这些新兴的移动钱包生态系统远没有达到肯尼亚的成功规模,但无数闪亮闪亮的例子比比皆是。

用现金支付水费和偿还贷款,而不使用移动资金的午餐休息。在曼谷,一个二十岁的有抱负的人可以在晚班后付账,因为真正的钱可以让她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易。在任何新生的移动生态系统的早期阶段,P2P支付正在双向移动,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在柬埔寨,一个普通的城市蓝领服装工人将他的工资的一半寄到他在农村的家庭。在巴拉圭,农民向城市学校的大孩子发放流动资金;
移动支付系统正在取代不可靠的公交司机,否则他们可能会带着钱。

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年轻人的出现,移动金融的普及令人兴奋。年轻的高中毕业生-南非威兹的孩子来自低收入社区指导新用户如何打开和使用手机账户。孟加拉的年轻板球迷用手机买票。付款甚至越界了。例如,在亚洲,马来西亚的移民工人通过移动的跨境汇款系统向印度尼西亚的家庭汇款。除了个人以外,中小型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才刚刚开始看到好处。Dar es Salam的小企业主既没有银行信贷也没有营运资金,可以用手机支付他的供应商,并从客户那里收取。有选择地,非营利正在采取婴儿步骤。仁慈的公司,例如,应对海地危机通过支付临时工人重建基础设施,m-tokens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像美国国际开发署这样的大型政府捐助机构正在雇用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来了解、影响和资助这一领域的创新。

在赞比亚,棉农通过使用移动货币平台消除了大量买方付款的时间滞后,降低了交易成本。雀巢公司设计了一个流动牛奶供应链,以改善农村奶制品供应商的资金和牛奶流通,改善农村奶制品社区的生活。

但手机支付本身只是梦想的基础。移动货币对金融包容性的未来影响不仅仅是支付和收藏。它是关于创业活动的激增,创新和提供一个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目标是通过移动渠道排除在财务上。再一次,肯尼亚描绘了可能发生的事情。M-PESA已经从手机汇款,向“米都”手机移动支付。小额信贷和微储蓄已转化为储蓄和贷款m-kesho移动移动。利用移动金融服务的新业务蓬勃发展。例如,现在有大约300的企业,正式与M-PESA的移动支付能力。

肯尼亚的创新比比皆是。这方面卡利协会退休储蓄计划,为国际跳棋UAP保险的农作物保险计划,并changamka microhealth医疗储蓄计划都是移动金融创新,提供金融纳入议程。最后,还有穆索尼,为肯尼亚人完全无现金小额贷款。

事实上,移动金融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小额融资议程充电。能够实现规模和成本节省了小额信贷机构(MFIs)转换效益潜力。在西部非洲,例如,MFIs,介绍了移动金融解决方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一季度的第三和加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固定分支成本的降低,而东南亚的这一成本已经减少了近一半。移动微金融银行客户贷款比5-8x高于传统MFI。这给小额信贷机构为达到希望的规模和范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这些都是很早的时候,估计移动的钱真正的经济后果和g-20s努力提高数据和测量能力将走的方式,对现状的改善。也就是说,有一些强有力的早期估计。例如,世界银行估计,在一个国家金融包容性增长15%(已实现)可以增加1%的年度就业增长。因此,如果我们成功地在全球第三的启动生态系统中达到临界点,那么就业效益将是显著的。当我们看到信贷与全球就业危机有关时,它必须密切关注如何影响信贷流向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贷的中小企业占发展中国家就业总额的45%,移动金融对信贷的潜在影响实际上可以推动全球就业指针。

目前,测量撞击将是至关重要的。移动货币数据不仅应包括就业和信贷,还应包括储蓄增长、保险渗透和财富分配(使用基尼系数)。这些措施将使我们能够对流动资金国家的金融包容性进展进行基准。以马来西亚为例,到2020年底,移动金融有可能将正规信贷增加23%,保险增加31%,正式储蓄增加15%。此外,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个例子,移动金融可以显著提高基尼系数。孟加拉的一项估计显示,基尼系数略高于一点。

印度的估计是最鼓舞人心的,因为金融包容性的绝对潜力是如此之大。据估计,由于印度的移动金融努力,将有2020, 82万新人口获得信贷,1900万将首次获得保险,国民收入的1%将因旅行和时间效率而节省。印度实际上可以看到GDP增长5%,税收增长500亿400万美元,新增就业岗位,每十个新增就业岗位中,有1个创造就业机会。

2020以前的企业 对于移动金融来说,要充分发挥其潜力,已经启动或即将推出的生态系统需要达到规模经济,每一个系统大约有一百万活跃用户。肯尼亚主导整个战略的一个主导者的模式实际上不太可能与许多早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相适应。相反,大多数生态系统将需要更多的行动者之间的密集协调和协作,在开放架构、多银行、多操作员系统中取得成功的共同利益。

完美的世界移动金融生态系统看起来像一个交响乐团,在那里,各种行业和政府参与者同时出现,有着相同的音乐和和谐的演奏。这不是今天的现实。目前,球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自己的音乐和节奏。这里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便利和参与,确保这些规则是明确的,并承诺尽自己的一部分贡献政府的流动,许多移动生态系统可能完全停滞或失败。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话的加强和制定加速收养的原则,各国政府可以实现其财政包容目标。

移动金融的推进 1.提出了一个第四的面积被添加到GPFI议程:移动金融 循环概念纸G20代表和GPFI成员,基于上述“背景为什么G20必须行动”部分,这使得为什么移动金融是金融纳入议程,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关键地区为例。

2.建议该工作队在今年夏天举行的墨西哥领导人会议上起草并商定最佳做法准则 以一个草案实例为起点,加快对这些准则的辩论。形成一个私人顾问组提出GPFI的想法的最佳做法,并提出意见和批评的指导方针。请国际金融公司召集这个小组。国际金融公司对私营部门和移动金融空间的了解以及在D.C.的地位使它们成为这项任务的理想选择。本集团能够满足在四月和现在GPFI专责小组D.C.。这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和加强B-20议程和工作Peter Sands一直要求做领导的峰会。它会增加牙齿的B-20的连接到金融包容性议程。

3.在峰会上宣布移动金融倡议 这些准则将是关键的可交付成果和核心声明。此外,额外的工作会给任务可能包括进度报告,跟踪试点成功,宣布美国国际开发署组织的峰会,与GPFI包括在公报中é移动金融这一倡议的重要性。安排活动加强围绕峰会的努力,包括在这个地区B-20议程。

4. 现有的关于标准、数据和中小企业的FI工作队应被要求在各自的3个现有领域报告各自关于移动金融的详细意见 特别是,他们可以把周围的肉更详细的指引1,4,8,10和12。这将使这些领域中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工作一起进行,但允许它们深入研究移动金融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很少提到移动金融。如果你考虑在最初的3个领域增加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那么其他团体的潜在发展也同样如此 5.在墨西哥开发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试点,其中包括许多最佳实践指南的关键组成部分 正如我们讨论过的,这一试点可能包括政府付款、供水和公用事业,快速消费品的试点合作伙伴和在一个小的地理区域联合营销金融教育活动。这个飞行员可以在现在和五月之间设计,并在领导人会议上宣布。

6.请美国国际开发署主办非政府组织和官方发展援助捐助者首脑会议,以进一步支持移动金融倡议 作为这一领域的思想领袖和成功的飞行员和创新的发起人,美国国际开发署可以召集围绕准则。

7.计划召开一次监管峰会,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这可能是在墨西哥举办的秋季包括GPFI成员和其他成员的主要监管机构在这一地区特殊的邀请。可以讨论所吸取的经验教训,并可在准则第1区取得进一步进展。监管的成功和失败将被废弃。

结论 在20国集团成员之间就如此广泛的议题进行巨大差异的世界中,金融包容和政府在推动移动金融采用方面的作用是形成共识和推动成果的一个相对容易的领域。由于许多其他倡议可能没有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或一致,这将使20国集团获得更多的信任。此外,不像其他的g-20s板要求,几乎可以在这样的财政约束环境增量资金方面,针可以移动明显基于新方法和非常小的增量资金。最终,在墨西哥的领导下,这一领域可能是20国集团领导人在夏季首脑会议上发现的共同目标,在全球经济中产生重大差异,并成功地影响金融包容性议程,超越目前的预期。

外文原文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t a boon for savings mobilization The ability to move, pay, collect and store money on mobile devices began in Kenya. As it spreads throughout the Emerging Markets, it has opened up the door to the delivery of broad ranging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economically transform the lives of 2 billion of the world’s poorest people. For those without bank accounts, who are excluded from the basic workings of modern financial activity, the mobile phone re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connect to economic hope and opportunity. This mobile financial revolution is still embryonic, with the global potential to go viral, much as Facebook did when a critical mass of users created a network effect so fast and powerful it brought down Harvard’s network. Only this network effect is neither social nor destructive… it’s economic. And its economic effect will make it the most usefu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ol in history. Yet, if mobile money is to truly become the killer app of developmental economics, governments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with bold leadership, proactive regulation and flow contributio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functioning of mobile ecosystems. While mobile finance as a development tool is off to a strong start, we are far from our potential and need to do more to accelerate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It all started in Kenya, the poster child of mobile finance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mobile phone has now connected over 70% of Kenyan households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M-Pesa currently handles more transactions per year than Western Union does globally and represents 15% of Kenya’s GDP. But Kenya’s mobile finance success i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Below the surface are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number of relatively new mobile wallet operators who are having a real early stage impact; there are currently 93 live mobile money services and over 100 additional ones planned around the world. These mobile wallet operators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a race to reach the magical tipping point where the network effect kicks in and the ecosystem goes viral. And a viral mobile financial ecosystem represents a pot of gold at the end of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rainbow. While these nascent mobile wallet ecosystems have far to go to reach Kenya’s scale of success, the myriad of bright shining examples abound. Take for example a “Class D” father here in Manila who can use “Text a Payment“ services to pay water bills and repay his loans with no cash and without losing his lunch break using mobile money. An aspiring twenty year old in Bangkok can pay bills after a late night shift, as True Money allows her to transact anytime, anywhere. P2P payments, the early stage of any nascent mobile ecosystem, are moving bi-directionally, from rural to urban and urban to rural. An average urban blue-collar garment worker in Cambodia is sending up to half of his paycheck to his family in rural areas of the country. In Paraguay, farmers send mobile money to their older kids in city schools; the mobile payment system is displacing the unreliable bus driver who may have otherwise carried the money.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finance with the youth of many emerging economies is exciting. Young high school graduates - the South African WIZZ kids - from low-income communities teach new users how to open and use mobile accounts. Young cricket fans in Bangladesh are buying tickets with their mobile phone. Payments have even gone cross-border. Here in Asia for example, Malaysian migrant workers are sending money to their families in Indonesia through mobile cross border remittance systems. Beyond individuals, small and medium size businesses (SMEs) and NGOs have only just begun to see the benefits. The small business owner in Dar es Salam, who has neither bank credit nor working capital, can use his mobile phone to pay his supplier and collect from customers. Selectively, non-profits are adopting with baby steps. Mercy Corp, for example, responded to the crisis in Haiti by paying temporary workers to rebuild infrastructure, sending m-tokens to their mobile phone. Large government donors, like USAID, are hiring the best and brightest to understand, impact and fund innovation in this space. In Zambia, cotton farmers have eliminated the time lags of large buyer payments and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by using a mobile money platform. Nestle has designed a mobile milk supply chain to improve the flow of money and milk with their rural dairy suppliers, improving the life of the rural dairy community. But mobile payments by themselves are only the foundation of the dream. The future impact of mobile money on financial inclusion is really not just about payments and collections. It is about the surge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nova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a much broader array financial services targeted at the financially excluded through a mobile channel. Again, Kenya paints a picture of what is possible. M-Pesa has gone from mobile remittances, to mobile payments to a mobile ecosystem of “m- everything”. Micro-credit and micro savings have been transformed by M-Kesho to mobile savings and mobile lending. New businesses utilizing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have blossomed and flourished. For example, there are now approximately 300 businesses that are formally connected to M-Pesa's mobile money capabilities. Innovation in Kenya abounds. The Jua Kali Association Retirement savings plans, UAP Insurance's crop insurance program for draughts, and Changamka Microhealth's medical savings plan are all mobile finance innovations that are delivering on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Finally, there is Musoni, which provides Kenyans completely cash free microfinance lending. In fact, mobile finance is super charging the microfinance agenda in a way that was heretofore not possible. The ability to achieve scale and cost savings has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al benefits for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MFIs). In West Africa, for example, MFIs that have introduced mobile finance solutions have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by a third and processing costs by a quarter. Of even greater significance is the fixed branch cost reduction, which here in South East Asia has been reduced by almost half. Mobile micro finance banks have a client to loan ratio that is 5-8x higher then that of a traditional MFI. This gives MFIs the hope for reach, scale and scope that was simply not possible before now. These are very early days to estimate the tru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obile money and the G-20s efforts to improve data and measurement capability will go along way to improving on the status quo. That said, there are some powerful early stage estimates. For example, the World Bank estimates that a 15% increase in financial inclusion in a country (imminently achievable) can increase annual employment growth by 1%. So if we succeed in reaching tipping points in even a third of the launched ecosystems of the world, the employment benefits will be significant. As we look at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as it relates to the global employment crisis, it must look closely at how to impact credit flows to Small and Medium Size businesses (SMEs). Because credit-starved SMEs contribute 45% of total developing world employmen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mobile finance on credit can actually move the global employment needle. Moving forward, measuring impact will be critical. Mobile money data should not only include employment and credit, but savings growth, insurance penetration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u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se measures will allow us to benchmark financial inclusion progress in countries with mobile money. In Malaysia for example, by 2020, mobile finance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formal credit by 23%, insurance by 31%, and formal savings by 15%. In addition, as an example of a wedge to close the income gap, mobile finan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ini coefficient. One estimate for Bangladesh shows the gini coefficient moving by slightly over one point. India's estimates are among the most inspirational, as the absolute potential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s so large. It is estimated that as a result of mobile finance efforts in India, by 2020, 82 million new people will have access to credit, 19 million will have first time access to insurance, and 1% of national income will be saved due to travel and time efficiencies. India could actually see a GDP increase of 5%, tax revenue growth of $50 billion and 4 million new jobs, 1 of every ten new jobs created. That's 600,000 new 4 businesses before 2020. For mobile finance to reach its full potential, the ecosystems that have been launched or are soon to be launched need to reach economies of scale, which begin to kick-in somewhere around a million active users per system. Kenya’s model of one dominant player driving the entire strategy is actually unlikely to fit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many early stage ecosystems. Instead, most ecosystems will require intensive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many more actors with shared benefits of success in open architecture multi-bank, multi-operator systems The perfect world mobile finance ecosystem would look like a symphony orchestra, where the variou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participants show up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ame sheet of music and play in harmony. That is not today’s reality. Currently, players appear at different times and places with their own music and tempo. Here is where governments can make a difference. Without facili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by government in ensuring that the rules are clear, and committing to do its part to contribute government flows, many mobile ecosystems could stall or fail completel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an elevated global dialogue and establishment of principles that accelerate adoption, governments can achieve their financial inclusion objectives. Move Forward on Mobile Finance 1. Propose that a fourth area be added to the GPFI agenda: Mobile Finance. Circulate a concept paper to the G-20 Deputies and GPFI membe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text on Why the G-20 Must Act” section, that makes the case for why mobile finance is a critical area of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that needs special attention. 2. Propose that Best Practices Guidelines be written and agreed upon by this task force in time for the Mexican Leaders meeting this summer. Circulate a draft exampl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accelerate a debate on these guidelines 3. Form a private sector GPFI advisory group that presents its ideas on best practices, and comments and critiques the tabled guidelines. Ask the IFC to convene this group. The IFC’s knowledge of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mobile finance space, and position in D.C. makes them ideal for this task. The group could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in D.C. in April and present to the GPFI Task Force. This can easily feed into and reinforce the B-20 agenda and the work Peter Sands has been asked to do leading up to the Summit. It would add teeth to the B-20’s connectivity to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4. Existing FI task forces on Standards, Data and SMEs should be asked to report on their respective detailed views on mobile finance, in each one of their 3 existing areas. In particular, they could flesh out and put greater detail around Guidelines 1,4,8,10 and 12. This will bring the broader financial inclusion work done in those areas together, but allow them to drill down on the components of mobile finance. Their work so far has made little reference to mobile finance. This would be equally true with the potential launch of any other groups, as you consider adding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to the initial 3 areas. 5. Give CGAP the power of the pen. They are the most knowledgeable of the secretariat members supporting the G-20 on this issue. Give CGAP clear guidelines on critiquing and re-circulating draft guidelines. 6. Ask each GPFI country members to respond in writing to an early May draft,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 Use May to develop the agreement and refine the document. 7. Develop a mini-ecosystem pilot in Mexico that includes the key components of many of the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This pilot, as we have discussed, could include government payments, water and utility 14 collections, NGO-MFI support, an FMCG pilot partner and a combined marketing-financial education campaign in one small geographic region. This pilot could be designed between now and May and announced at the Leaders meeting. Conclusion In a world with such enormous differences of views among G-20 members on such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driving mobile financial adoption is a relatively easy area to form consensus and drive results. As many of the other initiatives risk not having full agreement or alignment on key issues, this is an area that will gain the G-20 much credibility. In addition, unlike so many of the areas on the G-20s plate that require incremental funds which are scarcely available in such a fiscally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the needle can be moved significantly based on new approaches and very little incremental funding. Ultimately, under Mexico’s leadership, this could be an area where G-20 leaders at the summer Summit find commonality of purpose,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succeed in impacting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beyond any current expectations.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对策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