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5篇

时间:2023-04-29 16:5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新思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起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索农民增收有效途径,中央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前主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增效不明显,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要走产业化道路,必须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盘活流通、互利互惠、促进发展为目的,是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施行后才规范进入农村的新事物。据统计,截至目前铜山区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65个,成员达20万人,团体成员数346个。市级示范社已达140个,建立党支部的合作社17个,专业联合社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农产品、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和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等方式为社员服务,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业分布看,大多分布在第一产业,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有430个,占总数的40%;从事养殖业的合作社有372个,占总数的35%;农机合作社有51个,占总数的5%;从事运销、加工、仓储、信息技术服务的有212个,占总数的20%。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2.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出生的产物,刚刚才发展几年,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种养大户牵头组建注册成立,整体规模不大,合作社带动农民人均不足200人,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多则上千人,少的才5人,带动农民极不平衡,造成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对农民带动不明显。多数专业合作社资金都是通过自筹解决,在引进新产品发展项目上资金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2.2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差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体不强,注册资金少,影响了合作社效益发展,合作社平均销售产值才100多万元。大多合作社仅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等表面现象,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的确很少。

  2.3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

  全区多数合作社是由种养大户带头注册成立,除省市优秀合作社及龙头专业合作社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其他还是依靠其家族势力和亲属关系进行管理,有名无实,体制不畅通,内部控制机制簿弱,管理落后。对合作社二次分配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发挥,错伤了成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竞争。

  2.4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人

  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很少。其合作社管理者、出资成员愿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也很少,合作社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瓶颈。

  3.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式发展需要;如何引导农民快速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

  3.1明确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原则,推动政策顺利落实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优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使其成为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也专门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明确了有关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经评审合格的项目可优先纳入扶持范围统筹予以安排。

  3.2典型示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通过发挥龙头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第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内部责任制度并严格遵循,以实现合作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作用,采取财务监督和账务公开等方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第三,统一利益分配机制。只有通过把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和盈余返还的程序制度规范,才能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3.3开通政府绿色通道,构建良好服务平台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其经济利益。

  3.4大力开展专业合作社业务培训

  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的水平,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参与研究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主动搞好有关方面的协调和配合,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形成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合力。

  3.5鼓励发展联合社,培育优秀农村经济人

  通过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成立多种形式的专业联合社,要以区县为单位,组织成立几家大型合作联合社;以乡镇为单位,鼓励成立若干家小型专业联合社。联合社要统一组织生产、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统一服务,社内要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联合社可以壮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人,通过优秀的经济人可以打开市场,开拓新的营销渠道,给合作社带来新的生机。优秀的经济人可以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带来生机保障,使其立足于市场经济不倒,给成员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科]

篇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周庆高

  【期刊名称】《北京农业》

  【年(卷),期】2012(000)A04【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关键途径,而它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页数】1页(P288-288)

  【作

  者】周庆高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方圆农资连锁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1.42【相关文献】

  1.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2.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3.对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4.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以葫芦岛市为例5.关于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的发展思路

  (一)从合作社的自身发展角度看,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内部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合作社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合作社正常运转困难。合作社内部产权不清,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合作社内部的有效协调。并且,合作社资金分配不合理,监督约束机制不得力,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民对合作社发展的热情与信心。

  2.

  经营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外向型市场竞争力弱。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大多数是初级农产品,缺少深加工,因而附加值较低。另外,合作社缺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不重视合作社产品的科技投入。并且,合作社的品牌意识较差,不注重合作社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合作社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和资金缺乏,正常运转困难

  目前合作社的组成人员中大多数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且受农村人才外流、农业收入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低,人才难得,合作社中缺少人才的领导带头。另外,就目前合作社的发展来看,资金成为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且盈利能力较差。并且,越是盈利能力差就越难筹措到资金,而资金又制约了合作社的盈利,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4.

  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督乏力

  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合作社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合作社中存在着财会人员配备不合理,财会人员素质低;财务处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监督不够等问题,在财务方面缺少有效的管理,影响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5.

  组织规模小,服务能力弱

  目前,我国的合作社由于发展时间、服务方式、网络范围、运行机制的影响,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功能差、竞争力不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很不均衡。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为社员提供服务,不仅影响合作社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农民对合作社的信心,使合作社缺乏示范带动力,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二)从合作社的外部环境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政府引导支持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目前政府基层部门指导服务扶持力度较小,落实效果不理想。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资源整合,在资金扶持、信息、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指导服务不够。

  2.

  合作社法律缺少更新

  我国现行的合作社法颁布于2007年,距今已8年,在8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合作社法中的条例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合作社发展的要求。因此,合作社法律的修改与补充是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条件。

  3.

  资金支持不到位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积累少,从农民手中可筹措的资金有限,信用社贷款缺少优惠政策,合作社资金筹集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合作社无法有效开展业务活动、拓宽服务领域,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和繁荣。1/3针对以上的问题,新时期的发展思路方面的思考:

  (一)从合作社本身看:

  1.

  建立健全社内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要加强合作社内部的管理,结合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制定本社的管理制度。其次,要规范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收社员和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并且,要加强合作社负责人、经纪人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

  2.

  多方筹集资金,合理界定产权

  在资金筹集方面,可以联合社员出资、公积金、政府部门扶持资金与他人捐赠、借入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为合作社提供资金保障。在产权方面,要保障社员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保障合作社的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通过产权的合理界定激发社员的热情和合作发展活力。

  3.

  加强自我服务,增强凝聚力

  合作社要加强自我服务的能力,及时为社员提供代加工、储存、销售的服务以及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土地流转、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使社员切实体会到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

  4.

  切实搞好产品开发和营销,提高经济效益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科研院所,以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

  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其从农产品初级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

  5.

  合理收入分配,协调分配关系

  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社内的盈利分配和亏损分担,使收入分配公开化、透明化,协调处理合作社内部的分配关系,促进社员间的和谐和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6.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开发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阶梯式培训,帮助其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合作方式、财务管理、信贷与投资等知识,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二)从外部环境看:

  1.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协调、服务,落实部门责任,强化先行先试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农业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落实好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创办、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适时修改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适时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目前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和内容都存在着新的发展,现行的法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2/33.

  优化资金扶持政策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增长,应加大金融信贷方面的协调力度,并增加财政资金扶持,特别是对示范性、规范化、骨干型专业合作社实施以奖代补,侧重增加对专业合作社教育和培训经费的安排。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3

篇四: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也要求产品必须标准化,农民必须组织化。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和闯市场,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不畅,转化能力低,出现卖难;农民增收滞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可以统一利用资源,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因此,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为农村经

  济发展提供载体,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结构规模化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格局,不仅能较好地填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断层”,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交易成本,大大消除广大农户与企业交易过程中不平等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双赢”。因此,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区域性、尤其是发展较大区域性的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位置。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回归“三农”的主要载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要求供销社要深化改革,广泛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要求供销社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供销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民服务,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有其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项工作。一是供销社有健全的系统组织网络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决条件和行业优势;二是供销社是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到龙头作用;三是当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为供销社领办创造了条件;四是党委、政府十

  分重视供销社工作,如衢州市委、市政府、开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专程到我社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为我们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承担起历史责任,积极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开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特点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全县34万人口,96500多户农户。县委、县政府在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以后,致力培育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鼓励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农业部门领办1个,县供销社领办14个,涉及蚕茧、茶叶、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门类和产业,拥有社员1085户,生产示范基地7350亩,2003年为社员推销产品2495万元,返利给社员114.52万元;带动农户11200户,带动实现农业产值5500万元;为农民增收1860万元。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合作社的本质特性规范组建。目前已有的15家专业合作社都属股份合作制性质,″民办、民管、民享″的本质特征比较明显。一是突出了农民社员股本比重,15家专业合作社总股本302.5万元,其中社员股本201.9万元,占66.8%。二是制订了规范的章程,由社员民主选举理、监事会成员,实行民主决策。专业合作社民主选举产生的52名理事会成员中农民社员占82.7%,监事会成员都是农民社员;各专业合作社每年召开2-3次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对专业社的产

  销计划、资金投入、利益分配等进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了民管的特征。三是在民享上,专业合作社优先收购社员的农产品,蚕茧等专业合作社还对社员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实行二次分配,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真正体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实行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依托蚕茧、茶叶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了4家蚕茧和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农村专业大户为龙头兴办了食用菌、竹业、畜禽、蔬菜等5家专业合作社,这5家专业合作社中,有种、养、加、销大户180户,占社员总数的85%。在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收入。如开化桐村益农竹业专业社2003年依托加工大户和销售大户,一头组织315户社员和农户加工篾链等竹产品,一头拓展省内外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220万元,社员从中增加收入86万元,其中农民增加加工收入46万元。开化莱尔畜禽专业社,组织37个社员大户开展绿壳鸡蛋生产,采取品种、收购、包装、销售四统一,2003年购销绿壳鸡蛋48000公斤,销售额达180万元,二次返利给社员30万元,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社员收益。

  (三)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县各专业社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重要抓手,始终将其贯穿于农民社员产、加、销的全过程。首先是开展培训。2003年以来各专业社先后办班35期,培训社员1600多人次,为社员讲解系列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印发农业标准化资料5000多份,推介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其次是以基地带社员带农户,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机遇,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配合乡镇及村两委,建立了蚕茧、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基地4000多亩,按照标准化和集约化要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程、统一管理措施,有效带动了社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如金溪蔬菜专业社,对蔬菜新品种黄秋葵实施标准化生产后,2003年每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收入超过2000元,比上年增收1000余元。青阳蚕茧专业社,有171户社员在青阳乡溪东村建立了高标准的优质桑园320亩,2003年蚕茧收入达95万元,每亩桑园平均收入超出3000元,为传统农业收入的8倍,并带动该村当年增收60余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种桑养蚕专业村。

  (四)积极实施品牌经营。将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建设与开发品牌相结合,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已注册了开化龙顶、森贝、荣德、甜忆4个系列产品商标。同时,按品牌要求组织生产,改进和统一产品包装,设立销售窗口,组织媒体宣传和外出参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2003年开化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开化龙顶”的品牌要求,对社员和茶农开展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使茶农社员较快地掌握了技术要领,并据此技术生产销售“开化龙顶”茶叶23500公斤,销售额达420万元,与上年比较为当地茶农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森贝″牌黄秋葵蔬菜也获得了2003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五)多管齐下开拓市场。为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各专业社在依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销售的同时,大力扩大农产品销售:一是做好市场调研,开拓省外市场。金太阳食用菌专业社每年都派出人员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菇农社员,还

  通过政府“农技110”和“商业网站”建立销售网页,2003年实现销售208万元。二是依靠贩销大户带动销售。桐村农副产品购销专业社,通过销售大户社员对接县外市场,2003年组织社员和当地农民销售木材、毛竹、芒杆、中药材等农副产品325万元,为农民增收140余万元。

  (六)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我县蚕桑生产在1995、1996年出现严重的毁桑弃蚕情况,其原因之一是蚕桑品种老化、饲养技术滞后,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蚕茧专业合作社兴办后,引进了优良品种农桑12、14号,建立了1200亩示范基地,并推广方格簇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质量和茧丝解舒率,2004年专业社的春茧收购价高出全县平均价165元,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下,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养蚕户从6500户恢复到目前8800多户。金太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延长食用菌生产周期,投入15万元资金兴建冷库,对食用菌进行反季节生产技术攻关并获得成功,通过应用这一技术生产出来的金针菇每公斤售价达到12元,比季节生产增收7元,填补了市场空白。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部门和干部在工作中侧重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没有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位置;有的认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职能部门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淡化了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引导职能。

  二是规模小、覆盖面不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只有数十户社员,现有社员户的覆盖面仅占全县农户数的0.9%,带动农户占11.6%,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中所占经营比重不大,对本地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不够。

  三是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社员二次分配比例小。

  四是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有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运销成本高,特别是外销鲜活产品、食用菌种时,过路、过桥费用多,负担过重。

  五是宏观环境不宽松。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缺少法律地位,影响其活动的正常开展,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加之现行的管理体制也不顺,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措施

  (一)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过程,现存的农民专

  业合作社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选择典型,进行示范性的试点十分必要。一是培养带头人。要分期分批组织当地热心于合作事业的龙头企业法人、农业大户、社会能人进行合作经济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增强组建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和扶持,起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培育典型。要在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中,择优确定若干个专业社进行试验和示范,通过帮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组织对外交流学习,科技培训等途径,促使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当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典型。三是扩大影响。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认识,消除农民对兴办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思想顾虑,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二)分类指导,多样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兴办主体上,鼓励农民合作兴办、社会能人牵头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同时要发挥供销社领办的作用。在发展方向上,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鼓励农民投资入股,进行工商登记,实行企业化运作。在发展模式上,突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要积极探索“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多样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三)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指导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和权利;要强化民主管理,在内部决策上,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要建立健全劳动、财务、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

  机制。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其利润采取按交易额分配或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特征。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通过建章立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强化服务,政策推动。供销社是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和指导。一是加强技术服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使农民社员掌握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帮助农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强信息服务。要加快建立信息网络,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使产业化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员和农户,真正服务于“三农”。三是加强销售服务。努力架设农产品购销平台,开拓市场,通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扩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知名度,使农产品的销售延伸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利用现代流通网络,设法进入大型超市销售,扩大市场。四是做好资金服务。积极为各专业合作社疏通县内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解决目前生产经营资金困难。五是认真落实省、市、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协调,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巩固与提高,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环境。

篇五: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也逐步发展。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一大亮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成是农民自发、自愿的,它的组建不仅加强了农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建议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不到位,一些农民根本就不了解合作社更别说加入合作社;还有就是合作社的推广力度不够,以及合作社的社员自身水平不够等问题。

  本文从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开始阐述,对合作社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现状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

  我国2007年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截止到2008年为止,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登记已经有58072家,2010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数量远超2008年,几乎是成倍的增长。

  从国家政策出台,到正式施行,短短几年时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数量迅速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也表现良好,发展速度较快。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因此提高农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布。

  首先,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布十分广泛。

  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就属于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由发达的东部地区发展延伸到农业发展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地域分布是由东到西的。

  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靠前,市场竞争力大,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能为农民提供更大的便捷。

  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小,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不如东部地区。

  其次,从产业分布来看,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专业合作社不在仅仅依靠当地的产业来发展了,而是与别的产业合作发展。

  由原来的种植业、畜牧业等逐步发展到加工、科技等领域。

  由此可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分布是在逐渐加宽。

  最后是从农户分布来看,一般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都是一些散户,而城乡中较为密集的地带,加入合作社的人员较少。

  由于城乡地区人口密集,一般会出现竞争,因而不利于专业合作社的长久发展。

  3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类型。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为了给农民提供便利,围绕当地的产业进行全方位即产前、生产中期、产后的指导。

  把生产中的利润全部留给农民,合作社的宗旨就是造福农民。

  此外,合作社也会从事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扩大服务范围。

  例如,某地的合作社是以入股的形式确立的,合作社是以当地的猪养殖为起点,合作社联系200家养殖农户,每户交1万元风险保证金,合作社再联系100多运猪户,再联系100多个经纪人,给别人介绍猪,分别每户或没人缴1万元的风险保证金。

  然后年底合作社再发每户或没人10分红。

  这个合作社就基本包含了养殖、运输和销售这几种基本的服务类型。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到位。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广力度并不够,部分农民仍然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能有部分人知道农民组织,但有的人甚至于都不知道农民组织,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造成的。

  有的人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并不了解这个组织,往往对它有误解,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把农民都放到一起来经营,农民害怕失去自主经营权,不愿意加入合作社,这也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也是合作社宣传力度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2组织建设和推动力不够。

  首先是组织建设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组织内部建设并不完善,例如制度的不全面,管理的不规范,场所的不固定,名称标牌都

  没有等。

  有的合作社相当于没有,没有组织农民,没有开展活动也没有新的经济效益,更有甚者建设一个空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坐等国家发的奖励和补助基金。

  然后是推动力不够,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农民专业组织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支持工作不到位,不完善,而且支持力度也不够,尤其是资金问题。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本身就资金不足,更不可能提供给合作社,而贷款则更为困难。

  3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素质不够,缺少人才。

  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层大多是乡村级的干部或一些小组织的领导人,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就不是很高。

  这些人虽然有自己的长处,但是并不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

  由于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缺失,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够。

  还有一部分是基层的农民们,他们的文化水平也是不高的,这些方面就造成了合作社的发展不够长久。

  第二,就是人才的缺失。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弱势,人才的培养和拥有数量较少,不能够很好的支撑合作社的长久发展。

  而且在面对一些高科技产品时,管理层人才不够,就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和发展。

  4相关制度的不健全。

  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经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开始管理,但是它们所颁布的法律条文和规定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

  在具体的扶助事例上如贷款、税收等方面,就缺少与之相关的规定与政策,无法快速正确的处理这些情况。

  由于律法存在缺陷,那么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管理也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单位。

  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1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层和参与人员的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和普通社员的素质一直都是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提高合作社管理层和基本社员的素质。

  政府部门可以开展和举办相关培训活动,让社员和管理人员都参与进来,积极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

  合作社成员的素质提高了,合作社才能长久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向优秀的合作社学习的活动,培养一些专门参与合作社活动的专业性人员。

  以此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社水平。

  2建设健全的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建设一方面是合作社内部的另一方面就是国家层面的。

  正确引导农民合作社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就要在合作社内部制定相应的章程,规定合作社要按照章程办事,避免一系列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事件,才能不断提高合作社的自身水平。

  此外国家颁布的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及时的修改和更正,及时颁布有关法律法规,把国家的政策落实下来。

  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规范化,人们才会信赖它,农民专业合作社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建设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永葆青春。

  3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不难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但是一般很难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消息。

  因此地方要加强对农名专业合作社的宣传,例如可以请一些做的好的合作社管理人员作报告,或者把他们是怎样做的事迹用文字的形式来宣传,还可以选取一部分人到这些好的合作社进行参观访问,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充分的宣传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事情。

  只有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广,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

  社到底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可以造福农民。

  4加强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

  抗风险能力就是指可以抵御外界的风险,例如资金、技术和市场等。

  一个组织的成长离不开人才和技术,只有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可以抵抗一些外部灾害等,提高合作社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结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能单一发展要多方面综合来看。

  合作社不仅要科学的办社,更要不断提高合作社自身的水平,打造高质量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合作社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1]于战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1753-55[2]潘经富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讨——以广西贵港市为例[]南方金融,2008731-33[3]徐红梅,李小花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148-150[4]温美荣社会资本视域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行政论坛,2012,19573-77作者张会芬单位吕梁市汾阳市文峰办事处农经服务中心

推荐访问: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合作社 思路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