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时间:2022-11-01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外语教学中一直比较簿弱,本文從改善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加强授课教师跨文化意识培训等方面探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179-0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工厂”的角色已经让中国与世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而21世纪也是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共享和共建的新世纪。由于国际间文化差异在交流中有时会产生障碍、误解,因而不能实现有效的国际交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指出,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相关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的需求。因此培养年轻人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跨文化敏感性,强化跨文化素养,是当代年轻人在21世纪特别应该自觉强化的重要素质之一。

一、跨文化意识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敏感性的认识。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

文化具有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不同文化中有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文化风格、文化内容、文化行为以及文化准则、文化思维、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等当中,这些差异还会体现在选择的语言中,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及民族特色。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因此语言学习过程不能离开文化,文化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结合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行得体,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失败。

二、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

目前,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仍以语言学习为主、文化学习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习以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比如语法学习、独立的词汇练习等,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感觉培养。而这正与跨文化意识息息相关。语言只有放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深刻领悟到其内涵,并加以灵活应用。当前的外语教学与应试分数紧密挂钩,课堂讲授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跨文化知识和意识的培养。应试教育中分数就是评估大学生能力的指标,使以提升跨文化意识为目标的语言教学活动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致使许多大学生交际语言运用不得体,导致许多大学生学习了十几年的外文,却仍是哑巴英语、中式英语,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近年,尽管新的语言教材及新的教学法不断涌现,然而以跨文化学习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仍未成为现实。当前语言教学仍与文化教学单独分开,认为跨文化意识培养才是文化课的主要任务。这种观点忽略了跨文化交流的载体是语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的特性。学生在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限于语法和词汇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做到文化正确。以一句中式的招呼语为例:“你吃了吗?”当你对一个外国友人用他的本国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大吃一惊,完全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当一个外国友人对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中国人,夸奖她的裙子漂亮时,她用外语流利地回答:“哪里哪里,不过是在地摊上买的便宜货。”外国人势必将一脸惊愕、茫然的表情。当一个中国学生在国外发扬雷锋精神,却不被领情和认可时……才意识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改进教学方法

让课堂不再是传统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授课教师需要转变思想、拓宽思路、将多元文化等内容穿插其中。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措施:

1.深入讲解字词的内涵意思,可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例如,龙dragon,可以先分析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如代表吉祥、权力、指代皇族等,再分析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邪恶、怪兽、恶魔等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一词语时,不要滥用、误用,要从对方的文化角度考虑,才能将dragon一词用在恰当的地方,从而避免交际失败。同时,授课教师还可以教授美国俚语、成语、习语,因为它们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大多对此都十分感兴趣。还可以讲授不同文化中的英雄人物,通过分析英雄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进而了解该种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习俗等。如此有助于学生明白语言中的背景知识和深刻涵义。

2.课堂中可加入跨文化交流能力培训内容。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敏感性和共感性,增加对其它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尽可能不带偏见地理解其它文化行为。培训的方法大致有几种:进行讲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一种文化的讲解分析,从而扩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还可以利用电影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如观看《刮痧》《喜宴》《饮食男女》《推手》等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电影场景中的跨文化碰撞、冲击,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讨论法。让学生就文化话题展开讨论,可以是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也可以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事件,召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例如问候方式、时间观念、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审美角度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

举行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文化除了知识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活动。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体验,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内涵。可举行以下活动:

1.互动式。例如开设英语角,邀请外教和学生一起互动,参与话题讨论,多角度聆听不同观点,开拓视野。

2.体验式。例如和外教一起过西方传统节日,也邀请外教一起过中国传统节日,从中体验、对比不同文化的差异。

3.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跨文化冲突的情景剧,进行文化模拟,从中体验跨文化差异。也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小游戏吸引学生参与,以加深印象,并提高学习兴趣。

(三)加强授课教师跨文化意识培训,增强跨文化素养

1.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在语言教材单一的情况下,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授课。深刻认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只有努力增强自身跨文化意识,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定期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教学交流,开拓视野。打破封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外出学习、参观。也可以一起备课,多角度搜集案例,共同分享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进行模拟授课,旁听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

3.注重案例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深奥、抽象的文化内容清晰地讲解到位。使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阅读材料可选用文化类题材,使用故事、案例等,使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先决条件是授课教师需要提升跨文化素養,教师如果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具备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就可以将其渗透到课程教学当中,大学外语课就不再是简单的交际语言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从价值观、文化风俗、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就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4).

[2]许力生,孙淑女.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3]彭仁忠,樊葳葳,吴卫平.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刍议——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3(07).

推荐访问:浅析 交际 跨文化 意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