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免费开放后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发展机制探析

时间:2022-11-01 17: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苏艳萍(1980- ),女,山西寿阳人,南京孙中山纪念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文明史和孙中山研究。

摘 要:中山陵免费开放以来,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有效缓解了民众参观需求与文物遗迹保护、管理运行成本与人性服务质量、保护开发建设与经费来源保障等三大矛盾。今后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探索一条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现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具体而言,须注重社会效益,突出教育功能;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政治作用,促进祖国统一。

关键词:免费开放;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158-05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免费开放的必然趋势。免费开放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基地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免费开放后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国内单纯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还兼具全国重点旅游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多重身份和属性,其发展模式对于当前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道路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免费开放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应对措施

中山陵的免费开放,为人们到中山陵瞻仰孙中山先生、感受伟人思想精神、欣赏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参照国内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对基地提出的“景区管理水平不降低,文明服务的水平不降低,生态环境的标准不降低,文物保护的标准不降低”等四大要求,中山陵多次召开会议,充分调研,理顺关系,总体考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免费开放方案和应急措施,保证了免费开放工作的正常进行,基本满足了民众的参观需求。

(一)加强管理,建立排队疏导机制。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因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名胜区,更因一代伟人孙中山长眠于此而成为海内外华人心中的胜地,每年有超过5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到中山陵瞻仰孙中山先生,是南京旅游业的“龙头”和名片。免费开放后,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其公共文化服务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来中山陵参观的低收入群体、外地团队游客明显增多。仅免费开放后首个双休日2010年11月的13、14日,进园人数分别达到了5.8万和5万,创下中山陵单日游客人数历史最高纪录。自2011年1月1日至12月11日,接待参观民众965万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激增3倍。

客流管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往往会出现拥挤等问题,因而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排队机制成为免费开放的一个重要保证。中山陵从游客安全和文物安全等角度的考虑,对参观民众实行流量控制,平日客流量控制在1万人次以内,节假日客流量控制在2万人次以内。在中山陵入口处通过电子计数器实时播报入园人数、在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官方网站首页上公布排队情况和入园人数等信息,方便准备前往中山陵的游客提前安排好行程。建立参观排队疏导机制:在“天下为公”陵门处,设置排队等候区,在客流较多时,引导游客有序排队进入陵门;在祭堂东侧广场设置排队等候区,在客流较多时,引导游客排队,分批进入祭堂和墓室;遇超大客流或紧急情况时,关闭墓室,只开放祭堂,并做好宣传和疏导工作。这些措施既满足了广大民众瞻仰中山先生的需求,也有力地保护了中山陵陵寝的自然生态和建筑生态。免费开放的头三天没有发生踩踏绿地、破坏文物等情况。

车辆管理:按照原有管理模式,中山陵广场仍为步行区,严禁车辆驶入(重大接待任务除外);加强社会车辆疏导管理,与市地铁、公交等单位调整基地公交路线,设立苜蓿园(明孝陵)站、小卫街(下马坊)站、钟灵街(灵谷寺)站等地铁站;在陵园路、灵谷寺路、龙脖子路等3大机动车主要进出口的基础上,增开几条路,具体为:开通中山陵博爱路,东、西洼子路、陵东路单行改为双向通行、明陵路双向通行;加强中山陵停车场、行健亭、体育运动公园等重点部位的交通管理,加强“野导、拉子、黑车、盲流、乞讨”的治理,以及中山陵停车场公交站台和明孝陵苜蓿园停车场小火车站台的“反扒”力度;对景区观光小火车实施收费管理,单程票价为10元/人,免费开放初期暂按优惠价5元/人执行;利用“价格杠杆”调控景区车流,调高景区现行停车场收费标准,实行计时收费(收费标准按物价局批文执行)。事实证明,通过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免费开放当日车流虽然比往日同期增加了近3成,但原本以为会出现的3大“堵点”——太平门路中山植物园段、灵谷寺路灵谷寺广场以及明陵路梅花谷路路口,均未出现明显拥堵。

(二)优质服务,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免费开放以后,管理服务标准非但未降反而进一步提升。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做到礼貌待客、文明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游览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箱(筒)、休闲座椅、指示牌、指路牌、说明牌及各类导游图等,并及时做好检修和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强化保洁力量配备,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园林绿地围挡及保护工作,免费开放当日,安排负责卫生的工作人员达到500人,比平时多了100人。实施网络在线服务,坚持24小时旅游投诉及求助服务。在中山陵商业街、博爱广场、陵门等处设立志愿者服务点,协助维护游览秩序,开展咨询服务等。免费开放当日,共设立了5个志愿者服务点,而据不完全统计,当天5个服务点的咨询量已经超过了5000人次,比十一期间更是翻了十多倍。

(三)保护文物,强调文明参观游览。中山陵属于公共文化产品,目的是为民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祥和的参观环境。相对于西湖、玄武湖景区来说,中山陵陵寝空间相对较为封闭,尤其是墓室,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需要和对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考量,一方面做好内部文物维护保养,控制客流,在双休日对墓室实行关闭,每周一陵寝关闭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倡导文明游园,凡参观的团体和个人,应当遵守陵园管理各项规定,禁止下列行为:在文物建筑上涂写、刻画、张贴及造成任何损害的行为;有损景观、林木植被和公用设施;攀爬建筑,翻越围(护)栏;在非指定地点吸烟,乱丢垃圾及其它污染物;违反禁止性标识要求的行为;其他可能妨碍他人参观、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扰乱公共秩序和危害陵园安全的行为。这种双向互动的做法,缓解了文物承受压力,也倡导了文明风尚。

(四)财政保障,转变经营模式和格局。免费开放前,中山陵园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事业收入主要以门票收入为主,而门票收入又以中山陵为主。免费开放后,政府给予定量财政补贴,基本保障了基地的正常运转。同时对收费的明孝陵和灵谷公园等景点进行促销,增设停车场、观光车等经营项目,基本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由于措施得当,有效缓解了民众参观需求与文物遗迹保护、管理运行成本与人性服务质量、保护开发建设与经费来源保障等三大矛盾,中山陵在免费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积累的经验,具有一定程度的样本意义和示范作用。

二、对免费开放后中山陵创新发展机制的探讨与思考

为了充分发挥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探索一条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现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南京市打造城市中央公园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转变经济模式,创新发展机制。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与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商业等几十个行业具有联动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虽然没有门票收入,但游客的衣、食、住、行等消费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此,中山陵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原有的单纯“门票经济”,拓宽旅游产业链,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外抓机遇,融入南京大旅游。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之后,南京市政府提出以中山陵和玄武湖为中心打造城市中央公园的目标,中山陵可以此为契机,从大旅游、大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博物馆、科普基地、生态游乐园、标志性景观、休闲娱乐项目。配合推进天文博物馆(南京大学太阳塔)、紫金山天文台旅游科普基地、中山植物园旅游科普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完成钟山体育运动公园等项目载体建设。在打造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可筹建一些体验性强的参与活动,如“民国生活的一天”、民国风格摄影等,这将实现景区内旅游立体式多方位发展,顺势实现观光游向观光休闲游的转变,达到经营模式转型的目的。

内调结构,拓宽旅游产业链。要注重现代休闲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培育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加强资源整合,重点推出民国文化游、明代文化游、生态休闲游、体育健身游和钟山风光一日游等旅游产品,树立旅游精品品牌。把中山陵和总统府、颐和路公馆、民国系列建筑群等南京民国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通过开发深度游、精品游线路,形成南京民国文化二日游、三日游的旅游市场,将其打造成在台港澳地区叫得响的高端旅游产品。深化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交通观光线路的整合和运作,充分展示风景区资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厚感。强化旅游市场营销,积极开展全员促销年卡,推行旅游观光车通票、景点套票,针对旅行社团队,实施票价优惠、停车优惠、返利等相关政策。

盘活资源,增加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要树立市场观念,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运营。结合道路交通、停车场格局调整,重新规划布局商业经营服务区,公开招标,引入档次高、品牌好、有特色、有文化的经营项目。与一些特色创意公司合作,设计反映孙中山和中山陵特色的纪念产品,引领国内旅游创意产品潮流。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旅游投融资体制建设,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发展,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借力帮助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配合以“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国南京灵谷桂花节”、“世界遗产明孝陵文化月”等三大节庆活动,与周边的旅行社、饭店、商店等旅游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实现双赢。

(二)注重社会效益,突出教育功能。更大程度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发挥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是中山陵免费开放的目的与责任。

挖掘教育资源,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首先,弘扬中山思想,延伸教育深度。孙中山思想体系宏大而精深,他的爱国思想更是激励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研究发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和展示,给人们以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增强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其次,加大文物征集保护,丰富教育内容。文物史料是教育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教育的基础。基地应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基地内所有文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要拓宽文物史料征集渠道,对与孙中山、宋庆龄、中山陵相关的文物史料进行抢救性征集。再次,改进展示方式,增强教育效果。陈列展览是中山陵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教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视觉效果独特的特点,基地可以根据充分利用一些临时展览空间,定期举办不同主题、丰富多彩的展览,提升基地的文化内涵。最后,利用节庆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以及科学文化艺术名人等杰出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纪念日,国家批准设立的科技活动周、学雷锋日、助残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结合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配合学校教育,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目前,中山陵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积极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开展以“博爱行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免费开放后,可以将拓宽教育范围至社区、高校、部队、机关、企业等相关单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弘扬中山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各种宣传活动及选拔比赛活动,增强中山陵的影响力;建议设立教师顾问委员会,对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使基地未成年人教育真正做到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利用中山陵官方网站,开设教育专栏,制作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文化信息资源,提供为广大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文化活动。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重点要做好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交流的机制,依靠人才战略,不断提升基地的整体水平。要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通过明确考核细则、强化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成为革命历史传统的讲解员、爱国主义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同时,完善基地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和招募大学生、离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基地志愿者服务队伍,让全社会参与基地管理与建设。

(三)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管理出效益,服务出品质,只有树立以观众满意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手段,积极打造完善的基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以观众满意度为基准。建议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坚持倡导“以人为本、博爱诚信、游客至上、优质服务”的基地特色服务,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大旅游咨询服务及投诉处理力度,逐步从过去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引导”为主,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规范道路标识系统和景点解说系统,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旅游质量测评活动,通过明查暗访、旅游投诉反馈、旅游者随机问卷等方式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以标准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导向,大力推动基地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文明公仆、文明执法管理标兵、服务明星、文明经营单位(户)、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多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道德建设与风景区实际相结合。组织各管理部门和经营从业人员举行诚信宣誓,签订“文明经营、诚信服务”责任书,建立诚信服务档案,全力开展“诚信风景区”活动。打造“博爱志愿行动”品牌,以“阳光青奥”行动计划为总揽,实施四大行动:阳光文明行动、阳光建功行动、阳光友好行动、阳光微笑行动,引导风景区广大青年参与支持青奥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当好东道主、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目标。

以标准化为手段。建设旅游标准化示范风景区,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进一步发挥旅游标准化工作在提高旅游目的地质量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加强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一警多能”、“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保卫、支队、公安、交警四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切实贯彻“保护钟山生态,节约资源能源;遵守环保法规,坚持持续改进;弘扬中山精神,建设文明景区”的环境方针,持续推进ISO9001、ISO14001管理体系,引导游客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制定并推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发挥风景区爱卫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以信息化为途径。可以结合智慧南京建设,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存储、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将旅游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机联系,形成一种具备即时感知、准确判断和精确执行的智慧系统,从而实现旅游管理高效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产业高级化和旅游体验高端化,构建基地智慧旅游体系,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四)发挥政治作用,促进祖国统一。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肩负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崇高使命与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开启,台湾很多知名人士都曾专门到中山陵谒陵参访。2005年,台湾“三党”主席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相继拜谒中山陵,更加凸显了中山陵联结海峡两岸情感的功能与作用。中山陵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台工作精神,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一是建立对台交流的稳定渠道。从1989年起,基地与台湾“国父纪念馆”建立了联系,实现了双向互动。双方以办展、会晤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宁台交流的一个品牌。二是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多次和省市台办、台湾夏潮基金会在中山陵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夏令营,努力使中山陵成为两岸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阵地和课堂。三是以孙中山思想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做好对台文化宣传工作。陆续完成了一批调研课题,先后出版了《三民主义碑刻》、《中山陵史话》、《民国名人与中山陵》、《孙中山的足迹》等十多部书籍,在对台宣传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强化对台旅游服务工作。积极发挥中山陵在南京旅游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两岸直航包机旅游对接工作,以举办梅花节、桂花节、明孝陵文化节和重要纪念日的契机,加强对台宣传与促销工作。由于在对台工作的突出作用与优势地位,中山陵于2011年11月12日被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建议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按照国台办、省市台办的标准和要求,结合中山陵园景区十二五规划,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山陵对台交流基地硬件建设,突出反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载体特色。一是保护基地民国建筑。启动并推进南京中山陵及景区民国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加大民国建筑的维修保护力度,推进中山陵附属8处纪念性文物建筑提档升级。二是加大对台旅游营销。基地可以从体制、机制入手,创新营销手段,实行宁台两地联动、行业联手,与旅行社等中间商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深入贯彻“全方位营销、立体化宣传”的方针,加强宣传营销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采取协作开发利用、联合宣传促销、举办旅游节庆等多种有效方式,巩固和扩大台胞客源市场。三是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深化文物征集、孙中山思想研究、陈列展示、社会教育等功能,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绩。筹备成立“孙中山南京基金会”,保护南京孙中山纪念场馆及相关民国建筑群,保护中山陵园及其所依托的紫金山优良环境,发扬孙中山的博爱精神,大力开展社会各项公益与慈善活动。四是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可以与台湾其他文化艺术场馆建立联系和合作渠道,如2009年成立的抗日航空纪念馆与台湾的军事博物馆可以开展文史、文物方面的交流,丰富和拓展景区的民国抗战文化研究。可以围绕孙中山各种纪念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积极筹备2014年孙中山奉安中山陵85周年、2015年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专题纪念活动,在促进两岸文化、学术、园林、旅游合作与交流以及加强人员往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社会意识:第1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

[2]徐昕.论私力接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40-141.

[3]周崇华.法院“空判”需国家接济制度“埋单”[N].法制日报,2007-06-14.

责任编辑:黄 杰

推荐访问:中山陵 探析 爱国主义教育 机制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