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11-03 16:20: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显著,在机械制造专业方面也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作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也应该明确当今时代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对具体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且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不足,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行业;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机械行业对于现代化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就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机械行业需要的是那些实践能力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知识广度的技能型人才和交叉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较大的不足,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机械人才在实践能力上有所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一、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具有较为显著的意義与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改革新模式能够使得具体教学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本身就应该结合市场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突出地方高校的特色,最终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创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而学校实行教学改革以后,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教学内容与方法,最终强化教学内容跟行业环境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学改革新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使得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幅度增长。而教学改革的进行能够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切实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最终完成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这些应届毕业生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成为机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样以后,机械人才的就业压力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就会进一步的弱化,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第三,教学改革新模式顺应了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以前的发展中,我国机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比较低。而在当今的发展中,我国机械行业已经转变成了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岗位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与创新能力,就能够跟机械行业的这种变化契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教学变革与市场发展的统一。

二、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我国诸多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中,课程设置都有着程度不一的问题。就当前的时代背景来看,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应该侧重于机电一体化等强调学生技能培养与掌握的课程。但是依然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在当前的发展中还是重视那些理论课程的培养,比如机械设计等。而在实践课程方面,高职院校本应该多开设计算机辅助绘图、CIMS等技术性课程,但是这些内容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还不算太高。这种情况也使得最终的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学生毕业以后并没有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在招聘会中也很难找到心仪的岗位。

(二) 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依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即由教师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知识的讲授,而学生则做好听课笔记,记录各个教学知识点。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非常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理论性知识点,而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也会直接造成实践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与基础课分离开来,使得两者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脱节。特别是有部分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得最终教学进度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 教学方法过时

当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高校教育也应该积极使用各类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但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各类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还不深,多数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也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在实践环节方面安排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难以形成创新思维。一些院校虽然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使得教学课件直接成了教材的翻版,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

三、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 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真正给学生传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与技术。这也需要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在建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的数量与比例,增加实践内容的相关教学工作。这样以后,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就能够多学习那些跟机械制造专业相关的技能与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而在实践内容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也不能过于盲目。而应该深入到机械企业中,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对于人才素质的具体需求,并细化不同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类型,然后再进行实践课程的选择。通常来说,适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有CAD技术、数控加工等。

(二) 改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认清自身在教学模式上的不足,尽可能的少采用课程理论授课的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之中,高职院校应该引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比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模式,补全当前实践教学的不足。而在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上,尽可能地选择同一名教师担任。如果由不同教师担任,也应该引导两名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把握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教学进度,保证两者能够实现协调统一。

(三) 创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接触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比较流行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到自身教学过程中。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的作用,提高最终的效果。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专业教师还应该适当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并且在实践项目中应该给学生多预留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应该正视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在课件制作能力的不足与欠缺,并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有意识的强化教师群体在这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四、 结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具体教学本身就跟市场环境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更应该做好教学的改革。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机械企业市场岗位的技能需求来决定教学课程与内容,并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的模式,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强化两者之间的衔接性。而在教学方法方面,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师也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能够使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最终效果。这样,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就会慢慢发生改变和改革,最终显著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飒.浅谈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J].黑龙江科学,2016,7(03):118+121.

[2]张伟强.对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4(14):62.

[3]陈铭,张淑会.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8):105-106.

[4]屈云飞.教学改革新模式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15

作者简介:李美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高职 新模式 机械制造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