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事迹材料 >

2023年度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完整)

时间:2022-10-31 0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完整)

 2007年春节前夕许钟渠同志了解到汕头市区鮀莲街道大场村近一半人口属于低保户成为当时汕头市北区最贫困的村落这一特殊情况即主动联系汕头市蓝天义工在缉私局政治部门的支持下带领部分青年民警和义工深入该村开展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新春送温暖活动为该村的部分贫困家庭送去缉私干警捐赠的棉被衣物及学习文具书籍等物品并购买大米食油糖果等应节品为低保户送上节日祝福使受助的贫困家庭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精选 8 篇)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精选 8 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 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 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精选 8 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1 延东生,1974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 年 12 月入伍, 1996 年 12 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 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 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 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 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 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 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 年 3 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东生当选了该村 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 营的高薪酬生意。延东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 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 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 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 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 18 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 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 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 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 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 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

  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

 村 92 户 188 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 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 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 “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 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 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 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 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 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 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 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 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 年 9 月成 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 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 年 11 月,合作社流转川地 60 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 27 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 400 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 全村 387 户 1089 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 20 余 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 4000-9000 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 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 方面流转土地 100 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 40%,可直接带动 20 户 62 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 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

  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 3 口水井,维修 2 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 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 90 多盏,热 水器 56 个,新式电表 370 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 所 235 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 30 人的幸福家园, 争取 200 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 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 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 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 10 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 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 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 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 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 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 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 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 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 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 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 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 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 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 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 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

  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 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 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 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 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2

 2016 年 4 月 10 日,由市委指派,刘艳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 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 4 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 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 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 均收入突破 1 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 2.7 万元增加到 39 万 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 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 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 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 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 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 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 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 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 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 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 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

  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 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 47 户 172 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 35 户 153 人,无劳动力 5 户 12 人,五 保户 7 户 7 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 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 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 令村民感动的是,在 2020 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 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 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 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 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 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 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 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 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 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 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 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 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 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 3 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 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 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 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 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 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 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 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 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 党员,近 3 年发展 3 名 30 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 2 名 30 多岁的入 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 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 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 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 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 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 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 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 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 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 们感动。2021 年 4 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 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 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3 甘炳坤,男,53 岁,现居住在石潭格水群升村小组,一家 6 口人, 妻子在家务农,育有四个子女,大女儿已出嫁,大儿子外出打工,小 女儿在清远读职校,现已外出实习。小儿子在清新一中就读高三,现

  全力以赴,准备迎接高考。作为家长的他,压力也比较大。现住一间 占地面积约 55 平方两层混凝土结构砖屋,因要供两个子女读书,一家 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携手走过困境的从容,是笑看人生痛苦的豁 达。幸福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他们自己的心里。其实,他们家不过 是千万个普通家庭的缩影,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家 庭成员之间要用心照顾对方,用情建设家园,大事面前懂得奉献,小 事面前知道珍惜,如果第一对夫妇、第一个家庭、都能乐观向上、互 敬互爱、家庭和睦、任劳任怨、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那么平凡生活就 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 加和谐。他是人人赞不绝口的好党员、好村长。他们一家相敬相爱, 和睦相处,幸福美满,妯娌之间更是互相谦让、互相体谅。更从未与 邻居吵过一句嘴,骂过一次邻居。在其家庭的影响下,以前村中个别 家庭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发生争吵的现象,现已基本消失。

 甘炳坤同志有一个崇高文明,积极进取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 子女勤奋刻苦,热情礼貌,他们的孝心、爱心、责任心、那是大家一 至认同的,他的家庭事迹,赢得了周围人的称赞,甘炳坤一家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一曲文明,和谐、健康的动人乐章, 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范。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 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和延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待家。以前他 父亲是一个故事迷,每次村中有人放牛回来,都围在他父亲要求他讲 故事,讲人生,这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融合。

 他们平时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同 时做到言传身教,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学 会办事,学会做人,是邻里和社会公认的好家庭。

 二、爱国守法,崇尚科学 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乐于助人,深受社会和 邻居的好评。平时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 放。积极支持村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从不违犯村规民约,

  能够帮助和教育村违法人员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全家人的思想较为开朗,对一些不文明的陋习非常反感,遇到婚

 嫁丧事基本能做到移风易俗,从不迷信。一家人诚信待人,从未发生 欺骗他人,做有损害形象的事情。每天准时收看电视新闻,不断地进 行知识更新,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一定的.社会自然、科技知识。

 三、爱岗敬业、廉洁奉公 甘炳坤 2013 年 5 月通过村民投票选举,多票胜出,至今一直担任 该村村长,自上任以来,他心中一直致力于怎样改善村中环境,怎样" 搞好条村",怎样将一条被别人起名为"烂队"的村庄改变成一条文明、 和谐、团结的自然村。在他的'倡导同上级指导下,建立起村管理架构 同各种规章制度,成立村支部,理事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作 用,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推动村中工作开展。

 2015 年,在村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甘炳坤同志经常组织党 员,理事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开研讨会,商讨村务事宜,围绕怎样发 展好村中经济、环境卫生等为目标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在上级大 力支持下,终于在 2015 年 10 月建起在一座占地 175 平方的村级文化 活动中心,标准型篮球场,同年年尾又进行村道硬底化建设,污水整 治等一系列工程改造,得到了上级及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大家的努力下,格水群升村小组 2017 年已建成美丽乡村整洁村, 目前正全面升级改造为美丽乡村示范村,预计在近期内完成相关工作。

 目前,格水群升村正在创建"美丽家庭示范户",拟于 5 月底前创建"美 丽家庭"示范户 10 户,并已完成 2 户党员之家挂牌工作。通过示范户 的创建、宣传、带动,一定能让群升村更加整洁、文明、美丽。

 甘炳坤同志在工作同生活中,从不讲排场,工作任劳任怨,以身 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奉公,公开透明。

 四、诚实守信、言传身教 有一天,他村里有人承包三十亩农田来种菜。通过一段时间的交 流,甘炳坤的诚信和作风打动了他,他把承包的农田都全交给甘炳坤 打理和管理。通过种菜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一家的生活。但要打 理好这三十亩的农田着实是件困难事。他夫妻俩人一面要照顾家中,

  一面又辛苦地打理耕种的菜地。三十亩的土地,经他们夫妻俩的辛苦 努力,产量节节攀升、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承包方也对甘炳坤夫妻俩 人赞不绝口,即使又累又苦,他们都毫无怨言,而且把家中的一切都 整理得井井有条。

 甘炳坤一家还定出规矩,每年喜庆节日叫齐全家回来,开家庭会 议,教育子女一定要团结同事,严守法律法规,他还经常强调,虽然 家庭比较贫穷,但穷也穷得出色,穷得有骨气,从不给上级添麻烦。

 甘炳坤一家的确是个好家庭,好榜样。我们相信,在他家庭的影 响下,在不久的将来,会带出更多好家庭,好村民,让每个家庭、更 加和谐、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4

 对老人她是一个好儿媳,对丈夫她是一个好妻子,对孩子她是一 个好母亲。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用自 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贫穷和不幸的家庭。她的一言一行,都向身 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全村村民学习的新榜样,她 就是辛店镇苟家山村四组的龚彩琴。

 她老实淳朴、温柔贤惠,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 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尊敬长辈的好女孩。

 1996 年 22 岁的她从邻村嫁到了苟家山村周家湾社,与丈夫过着幸福 美满的生活,并有了一双儿女。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

 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全村的人都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一家人幸福的日子还没有过够,上天好像 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丈夫突然患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瘫痪在 床。一个年轻力壮的顶梁柱倒下了,对于这样的一个不算富足的家庭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里上有年老体弱的老人,下有噢噢待哺的孩 子,丈夫还要治病。这样的苦日子,她一个女人和自己体弱多病的公 婆咬着牙一直坚持过了五六年。她希望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丈夫的身 体会康复。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丈夫最后还是离开了他们。这样的结 果对原本患有胃病的公公来说就是晴天霹雳。公公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丈夫去世一年后,公公也离开了她们。

  她没有放弃对这个家庭的希望,她更没有放弃对婆婆和孩子关心, 而选择改嫁,她选择了留下。婆婆患有心脏病,不能替她分担农活。

 不管地里的活多忙,她总能按时让婆婆和孩子准时吃上热腾腾的一碗 面。遭遇了不幸,她瘦了,她憔悴了。她原本细致的手,都裂开了缝。

 这些婆婆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婆婆一次次劝她找个上门女婿,为 她分忧解难。她何尝不想找个人,在她困难的时候拉她一把,在她累 了的时候能借个肩膀靠靠。但她有她的顾虑,就怕找的人对婆婆和孩 子不好,让他们受委屈。

 在婆婆和左邻右舍的一再劝说下她同意了,她愿意找个人,共同 将这个家撑起来。经过她们两口子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随着药材 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家里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走进院子,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5 间土木结构的房子,虽说建成 十多年了,但收拾得一尘不染;踏进屋子,电视柜、茶几、沙发、彩电, 不该少的一样都没少。屋子走廊里摆满了今年的收成——黄芪和党参, 一捆捆,一行行,此情此景都呈现出暖色。从无到有,树立了夫妻携 手能致富的新榜样;从穷到富,翻开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龚彩琴为全村人民树立了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好榜样,当 听到别人的夸奖时,年近花甲的婆婆含着泪说:这些年苦了彩琴了,龚 彩琴边帮婆婆擦泪边说:命里注定一家人,就该拉帮着好好过日子,他 不在了,他的活就该我干。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5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岗经济合作社张泽云、吴发芳家庭,虽然普 通,但堪称最美家庭。这是一个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俩、 两位老婆婆,一个女儿。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 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 生活。数十年来,夫妻俩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女儿懂事好学,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 赞和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婚后几 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

  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 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端饭递水,洗 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 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每逢农忙时,挖地 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 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 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 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从小就非常听 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 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吴安芳经常说:“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 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 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 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倆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 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 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 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心中,孩子才 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 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女儿也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茁壮成 长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女儿张利 几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现留学美国。虽然女儿在家的时 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两位婆婆的健康,提醒 自己的父母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 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 时会问起他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吴安芳觉得言传身教,做好 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

 他们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了个好 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

  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 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 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 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 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 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 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 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 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6

 许钟渠同志是汕头海关缉私局法制二处副主任科员,几年来他始 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海关关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 派、崇尚正义、助人为乐、勤于公益,多次以实际行动有力地弘扬社 会正气,树立了缉私警察的良好形象。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扶助贫困、奉献爱心 许钟渠同志担任缉私局法制二处团支部书记期间,先后组织所在 团支部团员青年,为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市福利院、省英烈子女助 学基金会等捐款 2 万多元,并连续资助帮扶 5 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 业,协助解决其家庭困难。在 2002 年的一次走访活动中,许钟渠同志 了解到汕头市第四中学一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的学生赵玲玲, 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面对放弃学业、外出寻工、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 尴尬和无奈,为了帮助她实现人生梦想,从那时开始,在许钟渠同志 的倡议和组织下,法制二处团支部对她进行了结对帮辅,捐款资助她 继续上高中。2004 年,赵玲玲以高分考上了一所 211 重点大学。

 在得知她上大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时,许钟渠同志又发动青年民 警们再次慷慨解囊,捐款一千多元。2006 年 4 月,许钟渠同志参加由 汕头海关团委组织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月”访贫问苦活动,深 入海关挂钩联系点梅州兴宁市新陂镇三新村走访特困户,他扛着几十 斤的粮油,一家一家地探访,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为那些饱受自然

  灾害、经济陷入困境的特困户带来了新的希望。2007 年春节前夕,许 钟渠同志了解到汕头市区鮀莲街道大场村近一半人口属于低保户,成 为当时汕头市北区最贫困的村落这一特殊情况,即主动联系汕头市蓝 天义工,在缉私局政治部门的支持下,带领部分青年民警和义工深入 该村开展“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新春送温暖活动,为该村的部分贫 困家庭送去缉私干警捐赠的棉被、衣物及学习文具、书籍等物品,并 购买大米、食油、糖果等应节品,为低保户送上节日祝福,使受助的 贫困家庭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二、见义勇为、勇斗歹徒 许钟渠同志能保持高尚品格,勇于同不法现象作斗争,树立了汕 头海关缉私警察正派勇敢的良好形象。2004 年 3 月 22 日凌晨,十多 名河南籍不法分子聚集翻越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滨江校区西门围墙, 进入校区建筑工地盗窃施工器具。正在该校参加警衔培训的许钟渠同 志在发现这一可疑情况后,立即通知学校保安人员,并与保安人员一 起向案发地点赶去,同保安人员合力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在千钧一 发之际,一辆海珠公安分局的警车巡逻经停事发地点,不法分子见势 不妙,分乘四辆摩托车四散逃逸。

 许钟渠同志赶上坐在摩托车后座的其中一名不法分子,一把将其 从车上拽下并将其制服,扭送给地方公安干警,随后又搭乘巡逻警车 继续追赶,并将回忆的逃逸摩托车号牌整理抄录,最终根据该份号牌 记录,在距离案发地点两公里外的二沙岛将其中一辆摩托车截获并抓 获车上的一名不法分子,为地方公安干警顺利侦破该案提供了重要的 办案线索。同年 6 月,两名饶平籍双抢犯罪分子驾驶摩托车在汕头海 关缉私局办公楼前飞车抢夺一名海关女关员的手提袋,在遭到缉私车 辆拦截后弃车逃逸。恰好在旁的许钟渠同志见状立即用自己的摩托车 堵住歹徒退路,并弃车飞身上前拦截歹徒,面对狗急跳墙、穷凶极恶 的歹徒,他无所畏惧,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在附近的 花圃中与其他同志合力抓获两名歹徒。

 三、防震抗灾、心系公益 许钟渠同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放弃工余休息,积极投身志

  愿服务,在心系灾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彰显了海关缉私警察良好 的职业素养和无私的人生情怀。2005 年 11 月,应团市委和汕头市地 震局的号召,汕头海关成立“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作为市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海关分队,成为汕头市 11 支地震救 灾应急队伍之一。

 缉私局 10 名青年民警作为海关志愿者自愿报名加入,其中许钟渠 同志以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队长。其后,许钟渠同志一直与市地震局 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接受地震局通过寄送防震知识刊物进 行的函授培训,并注意收集防震抗灾的相关知识资料。2008 年 5 月汶 川大地震发生以后,许钟渠同志在立即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捐款捐物、 交纳“特殊党费”的同时,从高度的公益责任心出发,迅速反应,在 第一时间代表“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访汕头市地 震局,向该局施永文局长、张惠霞科长等领导通报了汕头海关开展地 震应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了访问省地震局直属汕头 地震台和汕头市地震局地下探测点的请求和联合组织地震救灾知识学 习交流活动的意向,得到了地震局领导的肯定。市地震局随即通过 “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向汕头海关赠送防震抗载知 识读本 200 本。

 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是一所以收养社会孤残弃儿童、孤寡老人和 残疾人以及社会代养老人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建于 1980 年, 2007 年,市政府统筹规划儿童院、养老院和光荣院建设,实施了“三 院合一”建设项目。2010 年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原市社会福利院整体 搬迁于现址并更名为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7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 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 有主妇残疾的哥哥。30 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 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 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

  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 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 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 回报社会。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听着他侃侃而谈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 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为这个家庭所蕴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 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 2019 年退休。退休了,这位身 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 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方早德又接着在新农村建设 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19 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 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方早德, 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 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方早德将 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 话: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 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儿 子方勇军被父亲所感动,承诺: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 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方早德不顾自己已经是 60 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 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夏日炎炎、暑气逼人, 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寒冬腊月、北风 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 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方早德一家投入 83 万元资金。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 来了湾里面貌的大改观。2019 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

  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 6 之一。2019 年、 2019 年湾里 6 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 60 批次。从省内 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 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 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 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 力量。

 小儿子方勇军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 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凭着钻劲和 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 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工作量骤然增加, 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 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 20 多万给弟弟;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 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 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他 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方勇军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 10 家企业分布在黔、 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 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 6000 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 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方勇军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 1969 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 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 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而不变 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 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 方家的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家庭事迹材料 8

 杨有库,男,现年 45 岁,是北留镇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强的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在外 是好村民、好邻居,在家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把事业和家 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新时代和谐家庭的典范。

 他成功地把家作为事业的基地,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他在家和 在外一样勤快,夫妻俩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动帮老人做点事情,逢年过 节更是去拜见并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儿女在家庭的温暖下茁壮成 长。

 平时邻居常常能看见他们全家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杨有库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有着农民与生俱来的朴实, 为了村民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别人 都不愿做的掏粪工。他全心全意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 语一声,他就会及时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 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聪苗一个人肩上, 她不紧不嫌气丈夫的工作不体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 家里做妻子、做母亲,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样做得非常出色。

 常聪苗放弃个人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家 务活是一个极其繁杂、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生 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几个妯娌相互走动,相互沟通,促进彼此间的感 情。每次只要是轮到她们家照顾老人,她总是在打发走丈夫和上学的 儿女后就急忙往婆婆家赶,帮婆婆做家务。为料理好两家的家务,她 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 丈夫、女儿和公婆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 的赞扬。

 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 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

  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 洗刷买烧、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妻子常聪苗独自承担, 从不让丈夫操心。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为民做事。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成才 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们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 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子女上学的接送、 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聪苗一个人承担。子女教育、管 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特别是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说更是 如此。她愉快地承担起子女上学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务。她不仅注重 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 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团结、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 况。杨有库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 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忠诚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 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 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 生活日常开支,常聪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 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尽心尽力给 予帮助。他们对年迈体弱的老人,能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看望他们, 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父母;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 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 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对双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经常去关心照料,并 掏钱帮助解决问题。他们常教育子女要关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 老人,问寒问暖。在他们夫妻的教导下,孙子、孙女树立了正确的敬 老观,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去看望老人,并讲一些新事情、新思 想给老人听,帮助老人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式。

 四、团结邻里,互帮互助。

 杨有库夫妻俩都是热心肠。街坊邻居哪家有个什么事,只要用的

  着、能帮的上的他们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就拿邻居家孩子办婚事来 说吧,办喜事都图个喜庆热闹,人自然少不了,请客也是难免的,光 应付这就得好几天。杨有库的妻子常聪苗主动上门去帮忙,一帮就是 三四天。拔葱倒蒜、洗碗摘菜,做完这个做那个,象给自家办事一样 踏实。有人说你一个邻居过来应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么辛苦呢, 那么多人做事你少做点也无所谓。可她却说: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 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就都过去了。普通的人,朴实的话,可这里 面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在家里,他们是好儿子、好媳妇、好父母,在外面他们是好邻居、 好家庭、好村民。他们创建了和睦的家庭,他们做到了邻里的融洽, 他们更点燃了和谐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大力宣扬和谐家庭先进事迹正是 希望利用我们周围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来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材料 振兴 乡村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