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时间:2022-10-29 1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 运用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4-0057-02

随着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正越来越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重视和关注。本人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事实材料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化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其原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独立的判断与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案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二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的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要让学生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案例学习,既要解决学生学习层次上的问题,又要体现学生解决问题时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

(2)选择好教学案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好教学案例。一般来说,案例来源主要有几种途径:①教材提供: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它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师生使用;②教师选编: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所选编的教学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③学生整理: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可快速高效地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

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指的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第一个环节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环节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第二个环节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第三个环节通常可由教师为主持人,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四个环节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教师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积极因素,保持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主张对事不对人的交流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氛围,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地理案例教学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加以实施。

用设疑型案例提出地理问题。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个体的探究动机,教师通过案例提出地理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案例中的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省略、空白或者令人感到奇怪之处,这些留给学生们去挖掘:“这种省略可能是某一事件的原因,可能是从所给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用来解释所给资料的一个假设”。在地理新教材《海水运动》中笔者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次遭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损失,然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德军潜艇能够神出鬼没出入地中海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寻找结论。

用明理型案例揭示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学习可通过对具体地理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案例“南极臭氧洞”,通过一组图片,反映南极臭氧洞的消长过程,从而揭示地理演变的规律性。讲授这一案例,旨在通过探索问题、总结规律。在探索方式上,一般运用小组讨论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寻求事物演变发展的规律性和问题产生的根源。

用决策型案例解决地理问题。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呈现——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体验判断或决策。如我国政府为了解决钢的品种和产量不足的困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积极考虑引进先进的设备,兴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钢厂。为了就近解决我国最大工业城市的钢铁供应问题,发挥聚集效应,减少相关的运输费用,厂址选在上海宝山。当初,也曾有人建议把钢厂建在连云港。韩国在日本援助下,于70年代建设了浦项钢铁厂,年产钢能力800万吨,投资20亿美元。而宝钢厂的投资比浦项高出两倍以上,还不计生活区和其它附属设施的投资。全部建成后最终年产能力只有浦项钢厂的四分之三。即使是与国内其它钢厂的投资相比,宝钢的投资也明显偏高。然后提出问题:选择在宝山建设钢铁工业合理吗?并提示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工业区的区位选择。

让学生讨论:

讨论1:长江口拦门沙限制港口发展,必须在宁波北仑港转驳铁矿。连云港只要进行相应的工程措施,铁矿可直接用5~10万吨轮船进口。

讨论2:宝山名义上利用废机场建设,实际上还得征用大部分冲积土良田;为软土层,须进行大量基础打桩加固工程;处于上海上风向,大气污染对上海市区有影响,污水排放影响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渔业;受制于长江口拦门沙,宝钢只能加大上海港一直负荷过重的压力,也加重铁路运输的压力。连云港有条件征用部分荒地,甚至用坡地进行建设;大部分荒地、坡地接近基岩层,稍加工程处理即可进行建设。有挑选处于下风下水的地段进行建设,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污染的可能;通过浚深航道,修通兖州至连云港铁路及徐州至连云港复线,货运集散条件优良。

上海在宝钢投资成本过高,所在地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基础建设投资过高,港口运输条件受限制,宝钢选址给上海加重了压力,加剧了上海的环境污染。尽管如此,还是建了钢厂。决策型案例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就为学生留下了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学习和讨论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析事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地理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社会功能与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地理知识是终身发展和社会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达到开放式教学的效果。针对“平远汽车客运站位置变迁”,提出:(1)原来汽车客运站在城中的位置有何优劣?(2)现在汽车站在城中的位置有何优劣?(3)为什么汽车站要进行变迁?由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讨论后回答。通过有针对性地剖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1.方便了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个案例展开的,以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为结束。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既有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有相对次要的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进行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学会了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善于与人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

6.进行了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四 当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方面看,多数人认为案例教学单纯是一种教学方式,自己编写案例难度很大,造成案例来源渠道单一化。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因此,案例教学法没有引起广大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

(2)从学生方面看,案例教学法难以适应勤于思考的课堂教学,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3)案例教学法本身主观性很强,老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长处。

2.针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同时,学生应该做到:①认真准备;②积极参与;③总结收获。

实践证明,地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我深信案例教学法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具魅力,值得我们去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林培英、杨国栋.案例式环境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4

[2]卫杰文.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林国银.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地理,2005(02)

[4]朱慧.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教学与管理(中文版),2005(11)

推荐访问:教学法 探索 案例 高中地理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