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逻辑教育浅论

时间:2022-10-31 13: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意义

1 科技层面。科技的基础是逻辑,逻辑是发展科技的思维工具。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判断出因果关系。”严复指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开始!西方科技发展实践证实了逻辑的基础地位。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人们提供了思维工具,使他成为西方科技鼻祖。培根《新工具》高扬理性旗帜,提倡科学精神,标志系统方法归纳法诞生。培根丰富发展逻辑学,成为开启人类现代文明的一把钥匙,奠定了西方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中国不像西方那样研究逻辑,因而缺乏西方人应用逻辑分析方法的意识和手段,丧失了科技发展的最佳机遇,而且这种心理还在影响我国当代科技发展。因而必须加强逻辑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2 文化层面。中国未来新文化建设需要具备过硬的以科学理性为内核的逻辑思维素质的人才。在科技高度发展条件下,西方进入科技社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开始成为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然而,科技不仅推动社会经济乃至物质文明向高水平迅猛发展,而且也使社会精神文明发生积极变化。现代科技是在西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外来的、异质的东西。所以,中国在新时期道路上,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伟大实践中,社会转型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尤其强烈。也就是说,中国未来新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吸收以科学理论为内核的逻辑传统。所以,以传承文明为主要任务的语文教学,不能削弱逻辑教育渗透。

3 创新层面。当代科技进步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新科技为代表,使社会进入以知识和创新为表征的时代,所以,培养创新素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希望。但创新离不开逻辑。创新不以逻辑为基础,就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逻辑以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为思维特征,它面对任何事物首先要回答的是“是什么”。如果连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恐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都无从谈起。事实上,任何一项创新发明都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尤其离不开逻辑思维。鲁班发明锯,其中就包含了类比的逻辑思维方式。其实类比本身既有逻辑的一面,也有非逻辑的一面,逻辑是基础,它准确、严密地把握了草叶与金属片的科学内涵,同时又逻辑地分析了二者的异同,特别是共同一面,在此基础上,再发散出去,大胆地与第三者树、木材相沟通,这才完成了这项发明创造。开展创新思维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培养创新人才也成为各级政府的人才强省、人才兴市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定级考试也正方兴未艾。不管是创新思维课程,还是创新能力定级考试,逻辑思维都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充分说明,逻辑与创新是密不可分。

二、阻碍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原因

1 外部原因。从历史角度看,以儒道释为主体的古代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传统思维方式惯于形象、直觉思维,视抽象逻辑思辨为雕虫小技,重经验,重整体综合,鄙视理论上的推理分析,从而形成了抵制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习惯心态。儒道释诸家形成的传统主流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他们奉行“内圣外王”,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政治和个人道德修养,致力于建立经世致用的社会伦理和政治学说。哲学上他们崇尚气度恢弘,追求微言大义和汪洋恣肆,讲求人心之情,形成了排斥逻辑思维的固有心态。只是到近代随着西学东渐,国人才渐渐悟出西方科技文化蕴涵的逻辑和语言分析的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大力崇扬逻辑学。但是,革新与主流相碰撞时,常常会出现一波三折的局面,所以,逻辑真正被国人接受有一个曲折过程。从现实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加强,变相的实用哲学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 内部原因。(1)教育思想逐渐淡化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教育思想表现形态分为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的高层次集中展示,反映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1963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规定: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要以训练为主,要同讲读教学、作文教学密切配合,避免孤立讲授。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力求简明扼要,切合实用。逻辑知识编写成短文,在教学中,着重使学生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的适用,初步理解逻辑的同一性、矛盾性、排中性和充足理由性。这份大纲符合教学规律,颁布后受到师生的好评。1978年在吸收1963年《大纲》长处基础上颁发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这些知识力求精要、好懂、有用。语法、逻辑、修辞以及词句篇章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的内容要尽可能结合起来教学。语文知识(包含逻辑知识)教学要少用术语,紧密结合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实际,力求通过练习收到实效。198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删去逻辑知识。纵观大纲不难发现,教育思想越来越淡化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2)教材内容制约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语文教材是根据大纲编写的,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凭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根据。新中国以来,高中语文课本编入逻辑知识有两次:一是1961年起用的课本,编有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规律等常识性短文:二是1979年秋起用的课本,扼要介绍了逻辑知识,编排了适当的习题;1983年秋对此作了修订。1986年根据《大纲》精神,抽掉逻辑知识短文。从此,语文教材再也没有出现逻辑知识短文。逻辑知识短文的删除,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缺乏依据。虽然现行教材课文内容、练习与注释有少量逻辑基础知识的隐性渗透,但并非每个教师都能于教学中将其有效发掘,因为教师本身的逻辑素养千差万别。(3)高中语文教师素质限制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教师素质是教师能胜任教育工作所具备的品质、知识、能力与身心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与低,直接制约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成效。虽然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高校读书时学过逻辑,但由于逻辑教材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联系,故学习逻辑基本上不积极,甚至认为逻辑无用,由这类学生转成的语文教师的逻辑素养相对就差,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育有效渗透逻辑教育。(4)教育评价体系阻碍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一是过分强调分数与升学率在评价中的作用;二是过多强调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三是缺乏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不一致,影响教育目标实现以及教育社会功能发挥。在这种评价环境下,语文教师无不围绕

高考指挥棒,强化升学考试相关内容教学,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知识的传授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失去了原动力,致使学生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缺少必要的逻辑理论支撑。

三、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对策

1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涉及的逻辑基础知识。因此,《课程标准》有以下方面需要修订:一是重新界定、认识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应包括逻辑知识。二是“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得不够具体,应明确指出“与逻辑学沟通渗透”。三是在“阅读与鉴赏”增加“初步掌握逻辑基础知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四是在课程评价中,将课文涉及的逻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作为考试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运用逻辑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改革教材内容,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明确教材中逻辑教育素材的内容与形式,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内容应当精要、好懂、有用,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假说、证明、反驳、谬误等。形式要多样,可以集中编排或分散编排,可以渗透于课文内容或注释、练习。

3 提高教师素质,造就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人才。(1)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要面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改革逻辑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逻辑学在今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进而认真学习与钻研逻辑学,努力提高逻辑素养,在未来高中语文教育中高效地渗透逻辑教育。(2)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逻辑知识等。因为系统学过逻辑的在岗语文教师目前并不多见。

4 改革教育评价,削弱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阻力。教育评价,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民族素质为总目标,当然也包括思维素质。所以,应改革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在语文教育中渗透逻辑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晓芒,白雪,大学期间应系统地学习逻辑学,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2]江滨,从逻辑学的工具性看逻辑学的走向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第4卷),2006(2)

[3]张路安,高校逻辑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4]高能秀,乔兴旺,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逻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现代语文,2006(12)

(责任编辑 关燕云)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渗透 逻辑 高中 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