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时间:2022-10-20 16: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网络对职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恰似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扩大师生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侵袭及网络游戏、网聊等的危害,同样也不容忽视。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网络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实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心理疏导 网络道德 校园网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技术,网络作为一个科技发展的先进产物,随着它巨大的功能日益凸显,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的发展,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

随着校园网及社会各类网络服务设施的迅猛建设,接触网络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互联网现在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工具和一个时代的特征,网络向青少年敞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新窗口,成为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适应社会、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技能和手段。然而,正如世界上真善美和假丑恶必然并存的道理一样,互联网包罗万象,也必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互联网的内容可谓泥沙俱下,网上的一些暴力、色情、迷信等内容,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因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网络带来的益处怎样利用,对于网络带来的害处怎样避免,这是关系教育的未来的大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相对于高校和普通中学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原有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的性欠明确,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要求不高,个人理想目标淡漠等原因,解决难度更大。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尺度,痴迷网吧,不但节假日经常上网,而且经常逃课上网,甚至彻夜不归。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网上恋爱,其后果是造成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有些学生结识社会不良青年,组织校内外学生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偷盗、抢劫财物等,一些学生甚至在网上建站留帖,提供制造错误信息,污辱谩骂同学校友,恶意攻击学校和社会,这些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网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有的学校主张让学生强制远离网络,这是一种茫然失措、无所作为的被动应付。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面对网络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想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加强网络管理,在网上建立起德育基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只有勇敢应战,用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去占领网络阵地、兴利除弊,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力提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

教师要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摆脱传统德育方式的束缚,转变观念,做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网络这一载体,发挥网络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的作用,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实现德育教育贯穿生活的每一刻。

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的特点,通过学生论坛、邮件进行网上调查,用网上心理咨询等手段进入学生心理世界,了解和掌握学生上网的目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切实加强学生网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还可以进行MSN或QQ实时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必要时还可以申请加入学生MSN或QQ群组,进行多方对话交流。

二、引导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抵抗网络不良内容诱惑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良好品质。

学校要举办多次网络道德教育讲座,并在学生间展开“职校生应怎样上网”大讨论,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上网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结合个别青少年网上违法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网络也有警察,上网也要守法。

三、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

学校应通过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在第二课堂中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专家讲座、举办网页设计等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同时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保持与学生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调控,增强学生在网上的自律意识,自觉回避网上不健康的内容。

四、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理性的“用网”氛围

学校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艺术节、技能比武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感情得到宣泄和放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应通过活动鼓励“网迷”学生多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多结交有益的朋友,减少对网络群体的依赖。学校还应积极创设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等创造设计的活动,让大多数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学习和创造的乐趣,满足部分计算机高手显示才能的需要,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使他们由单纯的玩耍娱乐、自我炫耀向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层次升华,形成文明、理性、高效用网的良好风气。

五、采取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

学校应采取疏导与防范相结合的方法。学校要研究网络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网络挑战,加大学校德育网站的建站力度和监管力度,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建立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网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有可能的话,可以创建一个校园网吧,挑选责任心强、业务精的教师担任管理员,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上网时间,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吸引过来,通过安装绿色软件等方法,为学生在校提供安全文明的上网环境。

教师建设适合学生思想感情和学生需要的校园网。用精彩的网页、健康有益的栏目、丰富多样的网上文化信息和活动吸引学生。教师还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有选择地上一些学习网站,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逐步树立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学校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网站和论坛,并在学生中培养网络管理员,让学生自己来运作和维护校园网站或论坛。笔者曾经组织指导过学生创建自己的论坛,吸引了大批学生进行注册登录,并定期招开论坛管理员会议,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宣传阵地,规范上网行为,指导和管理发贴,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六、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建立心理网站,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进行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也并非罪恶之源,并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

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同大禹治水一样,青少年上网问题需要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封,我们应当疏通青少年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

七、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对于学生的网络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综合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我们要把加强家校联系作为构建教育模式的重点,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短信等方式,帮助家长认识网络的多面性和不良诱惑,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和地点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监管,鼓励家长掌握一些网络知识,与孩子一起上网,查找信息、评价是非,指导并监督孩子正确处理好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的关系,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当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而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发展,无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我们应树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模式和方法,重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勇于开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趋利避害。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加强对职校生上网的研究,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改善运用网络信息的理念。坚持正面引导,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开展耐心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网络成为职业学校开展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赵书言.上网的利与弊[J].小作家选刊,2005,(05).

[2]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推荐访问:职业学校 网络时代 德育工作 探索